
今天就把这套我亲测有效的“智能核保通关秘籍”分享给你,不管你是有高血压、乙肝还是结节,照着这三步做,就算之前被拒保过,也能大概率找到合适的产品。
3步玩转智能核保,5分钟搞定健康异常投保
智能核保这东西,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把核保规则“数字化”了——你输入健康信息,系统根据预设的规则即时给出 不用等人工审核,还能“试错”。但很多人用不对,要么选错健康异常项,要么问卷填得太笼统,结果核保 不理想。我 了三个关键步骤,照着做基本不会踩坑。
第一步:精准匹配健康异常项,别让“模糊描述”坑了你
你打开智能核保页面时,第一步会看到“选择健康异常”的列表,比如“甲状腺疾病”“消化系统疾病”“循环系统疾病”等大类。这一步最容易出错,很多人图省事选“其他疾病”,结果系统直接弹出“无法承保”。
举个我自己的例子:去年帮同事小王投保,他有“慢性胃炎”,但智能核保列表里没有“慢性胃炎”,只有“胃炎”“胃溃疡”“十二指肠溃疡”。他想当然选了“其他疾病”,核保 直接拒保。后来我让他仔细看列表,发现“胃炎”下面有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”的细分选项,选这个后,系统问“是否有幽门螺杆菌阳性”“是否有胃黏膜糜烂”,小王都选“否”,最终标准体承保。
为什么精准匹配这么重要?
因为保险公司的智能核保系统是按“疾病数据库”分类的,每个细分疾病对应不同的核保规则。比如“甲状腺结节”和“甲状腺囊肿”,虽然都在甲状腺,但核保标准天差地别——结节要看TI-RADS分级,囊肿只要不是恶性倾向基本都能过。你要是选错了,相当于给系统“错误信号”, 自然不对。 实操技巧:先把你的体检报告或病历里的诊断名称抄下来,比如“高血压2级(收缩压140-159mmHg,舒张压90-99mmHg)”,然后在智能核保列表里用关键词搜索(大部分系统支持搜索),找不到完全一样的就选最接近的大类,再看细分选项。如果实在不确定,先选一个大类进去,看看后续问卷是否有更具体的描述,比如选“高血压”后,系统可能会问“收缩压范围”“是否服药”,这时候就能对应上你的情况了。
第二步:科学填写告知问卷,别“多嘴”也别“隐瞒”
选对异常项后,就进入问卷填写环节。这一步的核心是“如实填写,但只说必要信息”——别为了通过核保故意隐瞒,也别把无关的健康问题都写上去,反而增加系统的风险判断。
我表妹有次投保就吃了“多嘴”的亏:她有“乳腺结节2级”,问卷里问“结节大小是否<1cm”“是否有血流信号”,她都如实选了“是”和“否”,本来这时候系统已经倾向于标准体了,结果她在“其他补充说明”里写了句“我每年都体检,去年还查出有子宫肌瘤,但很小”——这下系统直接触发了“多系统疾病”审核, 变成“加费承保”。其实子宫肌瘤和乳腺结节是两码事,智能核保问卷没问的问题,完全不用主动说。
反过来,隐瞒信息更不可取。之前有个客户为了通过核保,把“甲状腺结节TI-RADS 4级”写成“3级”,虽然顺利投保,但后来理赔时保险公司查到她的真实病历,直接拒赔,保费也不退。银保监会早就明确规定,投保时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,保险公司有权拒赔,所以千万别抱侥幸心理。
填写口诀
:问卷问什么答什么,不问的不主动说;数字指标按体检报告填,别估摸着写。比如问“最近6个月内的血压值”,你就翻最近的体检报告,写“收缩压135mmHg,舒张压85mmHg”,别写“大概130多”。系统对模糊描述的容忍度很低,精确数字反而更容易通过。
第三步:智能对比产品库,找到“最宽松”的核保规则
同一个健康异常,不同保险公司的智能核保标准可能差很远。比如“乙肝小三阳”,A公司要求“肝功能正常+病毒DNA阴性”才能标准体,B公司只要“肝功能正常”就行;“脂肪肝”,C公司ALT(谷丙转氨酶)超过80就拒保,D公司ALT在40-120之间都能加费承保。
我之前帮一位有“轻度脂肪肝(ALT 65U/L)”的朋友对比过5家公司的智能核保:甲公司拒保,乙公司加费50%,丙公司要求提交半年内肝功能复查报告,丁公司标准体承保,戊公司加费20%。最后选了丁公司,每年保费省了3000多。
怎么快速对比?
现在很多保险平台(比如“保险师”“奶爸保”)都有“智能核保对比工具”,输入你的健康异常后,会自动列出支持该异常的产品及核保 你也可以一家家试:打开保险公司官网或APP,找到目标产品,进入智能核保,按前两步填好信息,记下课保 (标准体/加费/除外/拒保),最后选最优的。
这里有个小技巧:优先试“互联网保险产品”,因为监管规定互联网保险的智能核保规则必须公开透明,而线下产品可能藏着“隐形门槛”。银保监会2023年发布的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》就提到,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核保规则要“清晰易懂、便于查询”,所以你在网上看到的智能核保 基本就是最终 不会像线下人工核保那样“看心情”调整。
28种常见疾病核保攻略,拒保也能这样转承保
就算你之前被人工核保拒过,也别慌——智能核保的“试算”功能是“无痕的”,不会留下拒保记录,你可以放心多试几家。下面我整理了10种最常见健康异常的智能核保关键点,照着填,通过率至少提升60%。
常见疾病智能核保关键信息表
常见疾病 | 关键告知项 | 智能核保偏好 | 通过率参考 |
---|---|---|---|
甲状腺结节 | TI-RADS分级、大小、是否钙化 | TI-RADS 1-2级、大小<1cm、无钙化 | 85% |
高血压 | 血压值、是否服药、有无并发症 | 收缩压<150mmHg、舒张压<95mmHg、无并发症 | 70% |
乙肝小三阳 | 肝功能(ALT/AST)、病毒DNA、肝纤维化 | ALT/AST正常、病毒DNA阴性 | 65% |
乳腺结节 | BI-RADS分级、大小、是否手术 | BI-RADS 1-2级、大小<1cm、无血流信号 | 80% |
脂肪肝 | ALT值、是否有肝纤维化、饮酒史 | ALT<80U/L、无肝纤维化、少量饮酒 | 75% |
拒保后这样“曲线救国”,转承保概率提升90%
如果试了多家公司智能核保还是拒保,别放弃,试试这三个方法:
:比如甲状腺结节被拒保,但有的产品会问“是否接受甲状腺相关疾病除外责任”,选“是”就能承保,除了甲状腺疾病不保,其他疾病都保。我有个客户甲状腺结节4级,选了“甲状腺除外”,顺利买到了50万重疾险,总比没有保障强。
:比如高血压患者,通过吃药和运动把血压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,再去智能核保,通过率会高很多。我表哥之前高血压3级(160/100mmHg)被拒,调理半年后血压稳定在135/85mmHg,换了家公司智能核保,加费15%承保了。
:有些复杂情况(比如多种疾病合并)智能核保搞不定,但可以先提交智能核保拿到初步 再带着这个 找保险经纪人,让他帮你对接保险公司人工核保,附上详细病历和检查报告,有时候人工核保会比智能核保更灵活。
比如我阿姨有“糖尿病+高血脂”,智能核保直接拒保,但经纪人帮她整理了近3个月的血糖、血脂监测记录,显示指标控制良好,最后人工核保加费30%承保了。
其实智能核保没那么神秘,就像你网购时用“尺码助手”选衣服——输入你的“健康参数”,系统帮你匹配“合适的保险产品”。关键是别慌,一步步按流程来,大部分健康异常都能找到解决方案。
如果你试过智能核保遇到问题,比如“不知道怎么选异常项”“填了问卷还是拒保”,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(比如什么疾病、体检指标多少),我来帮你看看怎么调整!
我发现很多人搞不清智能核保和人工核保到底有啥不一样,其实简单说,智能核保就像自动售货机,你把自己的健康情况输进去,系统根据提前设定好的核保规则,马上就能告诉你结果,快得很,5-10分钟就能搞定。最方便的是它能“匿名试错”,你不用填身份证、手机号这些敏感信息,就算试了十家公司都说不行,也不会留下任何拒保记录。你要是有个甲状腺结节、轻度高血压这种常见小问题,用智能核保最合适,之前帮朋友核保乳腺结节,智能核保5分钟就出了 比人工核保等一周方便多了。
那人工核保呢,就像去医院挂专家号,你得把病历、检查报告这些资料都交上去,由保险公司的核保员一条条看,再开会讨论给 所以慢一些,通常要3-7天。但它的好处是灵活,能处理复杂情况——比如你既有乙肝小三阳,又有脂肪肝,还做过胆囊手术,这种多种问题凑一起的,智能核保可能直接拒保,但人工核保能综合看你的所有资料,说不定就能找到承保的办法。我之前有个客户就是糖尿病合并高血脂,智能核保全拒,最后人工核保加费承保了,总算有了保障。
其实这俩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,你可以搭配着用。我 你先试试智能核保,把常见问题先筛一遍,要是 不满意,或者你的健康问题比较复杂,再拿着智能核保的结果去找保险经纪人,让他帮你对接人工核保,把资料整理清楚了再提交,通过率会高很多。就像咱们买衣服先在线上看尺码表,拿不准再去实体店试穿,道理是一样的。
智能核保和人工核保有什么区别?
智能核保是系统根据预设规则即时给出 优势是速度快(5-10分钟出结果)、可匿名试错(不留下投保记录),适合常见健康异常(如结节、高血压等);人工核保需要提交病历等资料,由核保员人工审核,耗时较长(3-7天),但对复杂健康问题(如多种疾病合并)更灵活。两者可结合使用,比如先用智能核保初步筛选,复杂情况再走人工核保。
智能核保失败会留下拒保记录吗?
不会。智能核保通常是“匿名试算”模式,你在未提交身份证号、手机号等核心信息前的试算,不会被保险公司记录为正式“拒保”。只有当你确认投保并提交全部信息后,保险公司才会生成正式核保记录。所以可以放心多试几家公司的智能核保,找到最优
健康告知时漏填了异常,投保后能补充吗?
可以。如果投保后发现漏填健康异常, 尽快联系保险公司补充告知。根据《保险法》,补充告知后保险公司会重新核保,可能维持原 、加费、除外或解除合同(若未告知内容影响核保 )。但如果不补充,后续理赔时被查出未如实告知,保险公司可能拒赔,所以及时补充更稳妥。
智能核保显示“除外责任”,还有必要投保吗?
有必要。“除外责任”指保险公司不承担某类疾病的理赔(如甲状腺结节除外,则甲状腺癌不保),但其他保障(如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等)仍有效。对于健康异常人群,除外责任总比完全拒保好,尤其是年龄较大或异常较严重的情况,先获得基础保障更重要,后续可根据健康状况改善再补充投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