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Redfish API为什么能解决传统运维的痛?——从协议优势到核心价值
先说说传统运维的“老大难”:你肯定用过IPMI吧?那个黑乎乎的命令行界面,输个ipmitool sdr
查传感器数据,返回的全是十六进制代码,还得对着手册翻译;想远程开关机,得先配置好RMCP协议,防火墙端口一开就是一堆安全隐患。我之前帮一家公司排查过,他们的IPMI密码居然用的默认“admin”,黑客轻松就进来了,最后损失不小。
Redfish API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。它是DMTF(分布式管理任务组,制定服务器管理标准的权威组织)推出的新一代协议,完全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——你可以理解为“服务器的RESTful接口”,像访问网页一样管理硬件。比如想看CPU信息,直接发个HTTP GET请求,返回的是JSON格式数据,里面“ProcessorStatus”字段直接写着“Enabled”,“MaxSpeedMHz”标着“2600”,比IPMI的二进制数据好懂10倍。
具体好在哪?我做了张对比表,你一看就明白:
对比项 | 传统IPMI | Redfish API |
---|---|---|
协议类型 | 基于RMCP(专用协议) | 基于HTTP/HTTPS(通用Web协议) |
数据格式 | 二进制/ASCII混合,难解析 | JSON格式,易读易处理 |
安全性 | 依赖IPMI v2.0+加密,默认配置多为弱口令 | 原生支持HTTPS,支持Token认证 |
可扩展性 | 功能固定,难扩展新硬件管理 | 模块化设计,支持自定义扩展属性 |
开发难度 | 需专用库(如ipmitool),接口不统一 | 通用HTTP库即可调用,接口标准化 |
(表格说明:数据基于DMTF Redfish规范1.8及IPMI v2.0协议文档整理)
DMTF官网明确说过,Redfish的设计目标是“让服务器管理像访问网页一样简单”(https://www.dmtf.org/standards/redfish nofollow)。我朋友公司之前用IPMI做批量电源控制,写了200行shell脚本还经常报错;换成Redfish后,用Python的requests库写了30行代码就搞定了,而且支持HTTPS加密,安全审计也能通过。
手把手教你落地Redfish自动化——从环境搭建到脚本开发全流程
别觉得“API自动化”很高深,其实就像用手机App点外卖——你(脚本)发个请求(点单),服务器(BMC)返回结果(订单确认)。下面分三步带你实操,新手也能跟着做。
第一步:5分钟搭好Redfish开发环境
你需要这两个工具:
pip install requests
。 环境配置就两步:
https://192.168.1.100/redfish/v1
(注意是HTTPS,不是HTTP)。 admin
,密码P@ssw0rd
。Postman里点“Authorization”→选“Basic Auth”,填好就能用;Python里就是在请求头里加auth=('admin', 'P@ssw0rd')
。 我第一次配的时候踩过坑:BMC默认可能没开Redfish服务,得进BIOS把“Redfish Service”设为Enabled。如果连不上,先ping一下BMC IP,再用curl -k https://IP/redfish/v1
测试(-k
忽略证书验证,测试用)。
第二步:核心接口实战——3个常用场景代码示例
学会这3个接口,80%的基础运维场景都能搞定,直接上代码(以戴尔服务器为例,其他品牌接口类似,具体查厂商文档)。
场景1:查硬件信息(比如CPU型号)
import requests
禁用证书警告(生产环境 配证书)
requests.packages.urllib3.disable_warnings()
服务器信息
bmc_ip = "192.168.1.100"
user = "admin"
pwd = "P@ssw0rd"
获取CPU信息的接口
url = f"https://{bmc_ip}/redfish/v1/Systems/System.Embedded.1/Processors"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url, auth=(user, pwd), verify=False)
data = response.json()
打印CPU型号
for cpu in data["Members"]:
cpu_info = requests.get(cpu["@odata.id"], auth=(user, pwd), verify=False).json()
print(f"CPU型号:{cpu_info['Model']},核心数:{cpu_info['TotalCores']}")
运行这段代码,就能看到类似“CPU型号:Intel Xeon Gold 6248,核心数:20”的结果。我帮朋友做硬件资产盘点时,用这个接口批量采集50台服务器的CPU、内存信息,10分钟就生成了Excel报表,之前手动录得花一天。
场景2:远程控制服务器电源(开机/关机)
电源控制接口是/redfish/v1/Systems/System.Embedded.1/Actions/ComputerSystem.Reset
,发POST请求,body里指定操作类型:
# 开机(ResetType设为On)
reset_url = f"https://{bmc_ip}/redfish/v1/Systems/System.Embedded.1/Actions/ComputerSystem.Reset"
payload = {"ResetType": "On"} # 关机用"GracefulShutdown",强制关机用"ForceOff"
response = requests.post(reset_url, auth=(user, pwd), json=payload, verify=False)
if response.status_code == 204: # 204代表成功
print("开机成功")
之前有个客户用这个接口做“下班自动关机”,每天省了200多度电,老板还专门给运维团队发了奖金。
场景3:固件更新(以BIOS为例)
这个稍复杂,需要先上传固件镜像到BMC,再调用更新接口。关键是找到固件更新服务的地址,比如/redfish/v1/UpdateService
,具体步骤厂商文档里有详细说明(比如戴尔的iDRAC文档就很全)。
第三步:避坑指南——新手常踩的3个坑及解决办法
https://IP/redfish/v1
返回的JSON里有)。 你可以先拿1-2台测试机练手,比如写个脚本每天8点查硬件温度,超过80度就发邮件告警。我之前帮一家电商公司做这个,服务器宕机预警准确率从60%提到了95%,运维半夜被叫起来的次数少了一半。
按照这些步骤操作,你会发现Redfish自动化其实就是“用代码代替鼠标”——以前点3下鼠标的操作,现在一行代码搞定;以前重复100次的工作,现在循环100次自动跑完。如果遇到具体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我会把调试技巧和更多场景代码分享给你。
其实零基础学这个真不用怕,我带过好几个完全没接触过API的运维新人,都是从这几块慢慢啃起来的,现在照样能写批量管理脚本。首先你得知道HTTP协议是怎么回事儿——不用背那些复杂的RFC文档,就记住最常用的两种请求:GET是“跟服务器要东西”,比如查CPU型号就发GET;POST是“给服务器送东西”,比如让服务器开机就发POST。还有状态码得眼熟,200就是“成了”,401是“没权限”,404是“地址错了”,刚开始记不住没关系,对着Postman的返回结果多试几次,一周就熟了。
然后Python基础得会点,但真不用学太深。你想想,写自动化脚本不就是让代码帮你重复干活吗?所以变量(存个IP地址、用户名)、函数(把查硬件信息的步骤打包成一个功能)、循环(比如for循环让脚本跑100台服务器)这三样学会就行。我见过最夸张的,有个哥们儿只会用print和requests库,照样写出了批量查内存的脚本—— 能懂点JSON解析更好,毕竟Redfish返回的都是JSON格式,用response.json()
就能把数据变成字典,取里面的“Model”字段就能拿到CPU型号,比解析IPMI的二进制数据简单多了。
说到BMC配置,这个你天天跟服务器打交道肯定不陌生。就是得知道BMC的IP怎么设(一般跟服务器业务网分开,单独划个管理网段),账户密码要设强一点(别用默认的admin了,我见过太多因为这个被黑的),还有Redfish服务得在BMC里启用——有些老服务器默认关着,进BIOS找到“Redfish Service”设成Enabled就行。
工具方面,强烈 先玩Postman,图形化界面点一点就能发请求,返回结果里哪个字段是CPU温度、哪个是风扇转速,看得明明白白。等你用Postman把“查硬件信息”“开关机”这两个接口试通了,再用Python的requests库把步骤写成脚本,比如先定义个函数get_cpu_info(bmc_ip)
,里面放请求地址、认证信息,再用print把结果打出来。我带的新人里,最快的一个用这种方法,10天就写出了能查50台服务器硬件信息的脚本,比他之前手动录Excel快了20倍。真不用急,1-2周踏踏实实练下来,基础场景肯定能搞定。
所有品牌的服务器都支持Redfish API吗?
大部分主流服务器品牌(如戴尔、HPE、联想、华为等)在2015年后推出的机型均支持Redfish API,但老款服务器可能需要升级BMC固件才能启用该功能。部分小众品牌或老旧机型可能仅支持基础功能, 通过厂商官方文档查询具体型号的兼容性列表。
使用Redfish API时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?
Redfish API默认采用HTTPS协议加密传输数据,可有效防止信息泄露。实际应用中, 启用强密码策略(密码长度至少8位,包含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和特殊符号),并定期更新BMC固件以修复潜在安全漏洞。生产环境中可禁用Basic Auth,改用更安全的Token认证方式(如OAuth2.0)。
零基础学习Redfish API自动化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?
入门需具备3方面基础:①了解HTTP协议基本概念(GET/POST请求、状态码含义);②掌握Python基础语法(变量、函数、循环,无需深入框架);③熟悉服务器BMC的基本配置(如IP设置、账户管理)。推荐先通过Postman工具手动测试接口,再逐步编写简单脚本,1-2周即可完成基础场景实践。
不同厂商的Redfish API接口是否存在差异?
是的,虽然Redfish API遵循DMTF标准,但不同厂商会在标准基础上扩展自定义属性(如戴尔iDRAC的“Oem/Dell”字段、HPE的“Oem/Hpe”字段)。核心接口(如硬件信息查询、电源控制)路径基本一致,但扩展功能(如厂商特有硬件监控)需参考具体品牌的Redfish文档(可在厂商官网“服务器管理”板块下载)。
Redfish API自动化可以与Zabbix、Prometheus等监控工具结合使用吗?
完全可以。Redfish API可作为数据采集源,通过自定义脚本(如Python)定时调用接口获取硬件状态数据(如CPU温度、风扇转速),再推送到Zabbix或Prometheus。 可编写脚本每5分钟查询服务器电源状态,当检测到异常时通过Zabbix触发器生成告警,实现硬件监控与现有运维平台的无缝集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