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卡顿严重?3个性能优化技巧让手机秒变流畅

手机卡顿严重?3个性能优化技巧让手机秒变流畅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数据库优化——从慢查询到百万级数据处理

后端性能出问题,十有八九都跟数据库有关。你想想,用户每点一下APP,背后可能就是十几条SQL在跑,要是数据库“偷懒”,整个系统都得跟着慢。我去年帮一个电商客户做优化时,他们的订单查询接口慢到离谱,用户下单后要等3秒才能看到订单详情,客服电话都被打爆了。后来我一查慢查询日志,发现一个简单的SELECT FROM orders WHERE user_id = ?居然要跑2秒多,再看表结构——500万行数据,user_id字段居然没建索引!这就好比你去图书馆找书,管理员非要从第一本翻到最后一本,能不慢吗?

索引:数据库的“导航地图”

说到数据库优化,索引绝对是绕不开的坎。你可能知道要建索引,但怎么建才高效?这里面门道可不少。首先得明白,索引不是越多越好,就像你手机里APP装太多会卡顿,表上索引太多,增删改操作就会变慢——因为每次数据变动,数据库都要同步更新索引文件。我一般 一张表的索引控制在5个以内,优先给查询频繁的字段(比如user_idorder_no)和JOIN条件里的字段建索引。

那具体建什么类型的索引?普通索引、唯一索引、联合索引,该怎么选?举个例子,如果你做用户登录功能,username字段必须唯一,那就得建唯一索引,既能加速查询,又能防止重复数据;如果你的查询条件经常是“user_id+create_time”(比如查用户最近一个月的订单),那就得建联合索引(user_id, create_time),而且要记住“最左前缀原则”——查询时必须包含联合索引的第一个字段,索引才能生效。我之前见过有人建了(a,b,c)的联合索引,结果查询条件只用b=?,索引根本没用到,白忙活一场。

下面这个表是我整理的常见索引类型对比,你可以根据场景参考:

索引类型 适用场景 优点 缺点
普通索引 单字段查询(如user_id) 创建简单,加速查询 可能出现重复值,对唯一性无约束
唯一索引 需唯一约束的字段(如username) 保证数据唯一,查询效率高 增删改操作略慢于普通索引
联合索引 多字段组合查询(如user_id+create_time) 优化多条件查询,减少索引数量 需遵循最左前缀原则,维护成本高

SQL语句:别让“懒人写法”拖慢性能

除了索引,SQL语句本身的写法也很关键。我见过很多开发者图省事,上来就是SELECT FROM table,觉得“反正我需要所有字段”,但这其实会让数据库多做很多无用功——读取不必要的字段、占用更多内存和网络带宽。比如一张user表有20个字段,但你只需要idusername,用SELECT id, username FROM user就能让查询效率提升30%以上,尤其是在数据量大的时候。

还有WHERE子句里的“坑”也不少。比如用OR连接多个条件,数据库可能会放弃索引全表扫描;用!=NOT IN,索引也可能失效;最常见的是在字段上做函数操作,比如WHERE SUBSTR(phone, 1, 3) = '138',这种写法会让索引完全失效,因为数据库需要先对每个字段做函数计算才能比较。正确的做法是把条件反过来:WHERE phone LIKE '138%',这样索引就能正常工作了。我之前帮一个物流系统优化时,就把他们所有带函数的WHERE条件都改成了这种形式,慢查询数量直接减少了60%。

如果你的数据量已经到了百万甚至千万级,单表优化可能不够,这时候就得考虑分库分表了。水平分表(按用户ID哈希或时间范围拆分)适合数据量大但结构简单的表,比如订单表按user_id % 10拆成10张表;垂直分表适合字段多的大表,比如把user表拆成user_base(基本信息)和user_detail(详细资料),查询基本信息时就不用加载大字段。不过分库分表会增加系统复杂度, 先用慢查询日志和索引优化,实在扛不住了再上这个方案。

缓存策略——让数据“飞”起来的实战技巧

要是数据库优化完,接口响应还是不够快,那你就得请出“性能加速器”——缓存了。内存的读写速度比磁盘快1000倍以上,把常用数据放到缓存里,就能大大减少数据库的访问压力。我之前做一个新闻资讯API,刚开始没加缓存,每次请求都要查数据库,响应时间稳定在500ms左右,用户总说“加载慢”。后来给热点接口加上Redis缓存,响应时间直接降到50ms以内,服务器CPU使用率也从80%降到了20%,效果立竿见影。

选对缓存工具:Redis还是Memcached?

市面上主流的缓存工具就两个:Redis和Memcached。很多人纠结选哪个,其实不用太复杂——如果你的需求只是简单的键值存储,比如存用户Token、商品价格,用Memcached足够了,轻量又稳定;但如果需要更复杂的功能,比如缓存过期时间、数据持久化、分布式锁,那必须选Redis。我这几年做的项目基本都用Redis,它支持字符串、哈希、列表等多种数据结构,还能做消息队列、限流,简直是后端开发的“瑞士军刀”。

不过用Redis也有讲究,比如数据结构的选择。存储用户信息,用哈希(Hash)比字符串(String)更省空间;存储最新的10条新闻,用列表(List)的LPUSHLRANGE就很方便;计数功能(比如文章阅读量)用自增(INCR)命令,原子性操作还不用加锁。我之前见过有人把用户信息序列化成JSON字符串存在Redis里,结果每次更新一个字段都要全量序列化,换成哈希后,更新单个字段只需HSET,效率提升了不少。

避开缓存的“三大坑”:穿透、击穿、雪崩

缓存用得好是加速器,用不好就是“埋雷”,最常见的三个问题:穿透、击穿、雪崩,你肯定或多或少遇到过。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不存在的数据,比如用户查id=-1的商品,缓存里没有,数据库里也没有,结果每次请求都“穿透”缓存打在数据库上。如果有人恶意刷这种请求,数据库很容易被打垮。解决办法很简单,用布隆过滤器——把所有存在的id提前存到过滤器里,查询前先过一遍,不存在的直接返回,不用查缓存和数据库。我之前在一个金融项目里,就用Redis的布隆过滤器插件,挡住了99%的穿透请求。

缓存击穿比穿透更隐蔽:一个热点key突然过期,这时候大量请求同时进来,缓存没命中,全都去查数据库,瞬间把DB压垮。比如电商的“首页Banner”、“热门商品”都是热点key。解决办法有两个:一是给热点key设置“永不过期”,定期主动更新;二是用互斥锁,当缓存过期时,只有一个请求能获取锁去查DB,其他请求等待重试。我做秒杀系统时就用过互斥锁,用Redis的SET NX命令实现,当缓存过期,第一个请求拿到锁去查DB并更新缓存,其他请求发现锁被占用,就休眠100ms后重试,这样DB就不会被突发流量冲垮。

最严重的是缓存雪崩——大量key在同一时间过期,或者缓存服务直接挂了,所有请求全部涌向数据库,这时候DB基本扛不住。预防雪崩有三个办法:给key的过期时间加个随机值(比如expire + random(0, 600)),避免同时过期;用Redis集群,就算一个节点挂了,其他节点还能工作;在业务层加限流熔断,当DB压力过大时,返回默认数据或错误提示。我之前经历过一次缓存雪崩,就是因为所有key的过期时间都是固定的,凌晨3点集中过期,数据库直接宕机。后来加了随机过期时间,再也没出现过这个问题。

你可以先从检查慢查询日志开始,看看哪些SQL最耗时,给它们加上合适的索引;或者挑几个热点接口,用Redis缓存起来试试。这些方法都不用大改架构,花上一两天就能落地,试完记得回来告诉我效果怎么样!


你写SQL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觉得“我这语句挺简单的啊,应该没问题”,结果一上线用户就反馈“页面卡爆了”?其实判断SQL要不要优化,有两个特别实用的小技巧,我平时排查问题全靠它们。

先说第一个,看慢查询日志。数据库就像个细心的小秘书,会偷偷记下来哪些SQL跑太久——比如MySQL默认会记录执行时间超过1秒的语句(这个阈值你也可以自己调,比如设成500毫秒更严格)。之前我帮一个做社区论坛的朋友看代码,他说“发帖功能突然变卡”,我让他打开慢查询日志一看,一条“SELECT FROM posts WHERE user_id = ? AND status = 1”居然要跑1.8秒!再一查,user_id和status这俩查询条件都没建索引,难怪用户点“我的帖子”要转半天圈圈。所以啊,你平时开发完别急着上线,先看看慢查询日志里有没有自己写的SQL“上榜”,有的话就得琢磨琢磨了。

第二个更直接,用EXPLAIN命令“透视”SQL。你在写的SQL前面加个EXPLAIN,比如“EXPLAIN SELECT FROM orders WHERE create_time > ‘2023-01-01’”,数据库就会告诉你它准备怎么执行这条语句。重点看两列:type列和Extra列。如果type列显示“ALL”,那就是全表扫描,相当于你在图书馆找书不看目录直接一本本翻,数据量大的时候肯定慢;如果Extra列出现“Using filesort”或者“Using temporary”,也得注意,前者是说数据库要额外排序,后者是要建临时表,这俩都是性能杀手。我上次帮同事看一个订单列表查询,他写了“ORDER BY total_amount DESC”,EXPLAIN一看Extra列赫然写着“Using filesort”,后来给他加了个(total_amount)索引,瞬间快了3倍。所以啊,写完SQL别急着提交,先用EXPLAIN“照个X光”,很多坑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
另外提醒一句,别觉得“我这表数据少,全表扫描也没事”。我见过最夸张的,一个测试环境只有1万条数据的表,全表扫描0.1秒,结果上线半年数据涨到500万,同样的SQL跑5秒,用户直接炸锅。所以不管数据多少,养成检查SQL性能的习惯准没错。


数据库索引是不是建得越多越好?

不是。索引就像手机里的APP,过多会导致“卡顿”——每次数据增删改时,数据库需要同步更新所有索引文件,反而拖慢操作速度。根据经验,一张表的索引 控制在5个以内,优先给查询频繁的字段(如user_id、order_no)和JOIN条件里的字段建索引,既能保证查询效率,又不会增加过多维护成本。

怎么判断自己写的SQL语句需要优化?

可以通过两个方法:一是查看慢查询日志,数据库(如MySQL)会记录执行时间超过阈值(通常1秒)的SQL,比如文章中提到的“SELECT FROM orders WHERE user_id = ?”跑2秒多,明显需要优化;二是用EXPLAIN命令分析SQL执行计划,看是否用到索引(type列是否为“ref”“range”等,而非“ALL”全表扫描),如果出现“Using filesort”“Using temporary”等字样,说明SQL需要调整,比如避免SELECT 、不在字段上做函数操作。

Redis和Memcached作为缓存工具,该怎么选?

根据使用场景决定:如果只需简单的键值存储(如用户Token、商品价格),选Memcached更轻量高效;如果需要复杂功能,比如数据持久化、多种数据结构(哈希、列表、集合)、分布式锁或缓存过期策略,优先用Redis。实际开发中,Redis适用性更广,比如存储用户信息可用哈希结构节省空间,计数功能用INCR命令保证原子性,这些都是Memcached不支持的。

缓存穿透问题怎么解决?

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不存在的数据,导致请求“穿透”缓存直达数据库。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:一是用布隆过滤器,提前将所有存在的key(如有效商品ID)存入过滤器,查询前先校验,不存在的直接返回,避免访问数据库;二是对不存在的key设置“空值缓存”,比如查询一个不存在的user_id,在缓存中存“user_id:-1 → null”,并设置较短过期时间(如5分钟),防止恶意请求反复穿透。

0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