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课程怎么选不踩坑?零基础学技能高性价比平台推荐,上班族提升必看

在线课程怎么选不踩坑?零基础学技能高性价比平台推荐,上班族提升必看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:半夜被告警吵醒,爬起来手动登录十几台服务器查日志;或者每次上线新版本,复制粘贴一堆命令,生怕输错一个字符?我之前在一家电商公司做运维的时候,就因为手动部署时少敲了一个空格,导致线上服务中断了20分钟,被领导约谈喝茶,现在想起来还后怕。那时候团队里就3个运维,要管200多台服务器,每天不是在敲命令就是在准备敲命令的路上,下班回家手指都在不自觉地“敲键盘”。后来痛定思痛,开始学写脚本自动化处理这些重复工作,才发现原来运维开发可以这么“丝滑”——现在部署新版本点一下按钮就行,服务器日志自动汇总到ELK,连半夜告警都少了一大半。

为什么运维开发必须学会写脚本?

别觉得写脚本是开发的事,运维开发的核心就是“用技术解决运维的问题”,而脚本就是最直接的工具。你想啊,手动做一件事可能花10分钟,出错率5%;写成脚本后第一次可能花1小时调试,但以后每次执行只要1分钟,出错率几乎为0。根据DevOps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(DORA) 的报告,高绩效组织的部署频率是低绩效组织的208倍,变更失败率却低7倍,核心原因之一就是自动化程度高(DORA报告原文{:target=”_blank” rel=”nofollow”})。我自己的经历也印证了这点:之前手动部署一套服务要30分钟,现在用Python脚本自动拉代码、编译、部署、检查状态,全程5分钟,而且近半年没出过一次人为错误。

从零开始写一个实用的部署脚本(以Python为例)

如果你是零基础,别担心,脚本没那么难。我第一次写脚本时连Python变量都搞不清,现在不也能写出稳定运行的工具?以最常见的“多服务器部署脚本”为例,手把手带你走一遍:

第一步:明确需求,列清步骤

先想清楚你要解决什么问题。比如“部署Web服务”,手动步骤可能是:

  • 从Git拉取最新代码;
  • 登录服务器A、B、C;3. 停掉旧服务;4. 上传新代码;5. 启动新服务;6. 检查服务是否正常。把这些步骤写成流程图,脚本就是把流程图翻译成代码。
  • 第二步:准备环境,选对库

    Python之所以适合运维脚本,是因为有一堆现成的库可以直接用。部署脚本需要远程登录服务器?用paramiko;需要解析命令行参数(比如指定部署版本)?用argparse;需要处理JSON配置文件?用json库。安装这些库超简单,打开终端输pip install paramiko argparse就行,跟手机装APP一样方便。

    第三步:写脚本框架,逐步填肉

    先搭个架子,比如:

    import paramiko
    

    import argparse

    def deploy_server(host, port, username, password, version):

    # 连接服务器

    ssh = paramiko.SSHClient()

    ssh.set_missing_host_key_policy(paramiko.AutoAddPolicy())

    ssh.connect(host, port, username, password)

    # 执行部署命令

    commands = [

    f"cd /data/web && git pull origin {version}", # 拉指定版本代码

    "pkill -f webserver", # 停旧服务

    "./webserver config config.yaml &", # 启动新服务

    "sleep 5 && curl -I http://localhost:8080/health" # 检查健康状态

    ]

    for cmd in commands:

    stdin, stdout, stderr = ssh.exec_command(cmd)

    result = stdout.read().decode()

    error = stderr.read().decode()

    if error:

    print(f"⚠️ {host} 执行命令失败: {error}")

    return False

    print(f"✅ {host} 执行成功: {result}")

    ssh.close()

    return True

    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
    parser = argparse.ArgumentParser(description="多服务器部署脚本")

    parser.add_argument("version", required=True, help="部署版本号,如v1.2.3")

    args = parser.parse_args()

    # 服务器列表(实际项目 放配置文件,别硬编码)

    servers = [

    {"host": "192.168.1.101", "port": 22, "user": "admin", "pass": "xxx"},

    {"host": "192.168.1.102", "port": 22, "user": "admin", "pass": "xxx"}

    ]

    for server in servers:

    print(f"===== 开始部署 {server['host']} =====")

    success = deploy_server(

    server["host"], server["port"], server["user"], server["pass"], args.version

    )

    if not success:

    print(f"❌ {server['host']} 部署失败,终止流程")

    exit(1)

    print("🎉 所有服务器部署成功!")

    第四步:避坑指南,让脚本更稳

    我刚开始写脚本时踩过很多坑,比如:

  • 没处理超时:服务器卡顿时脚本会一直挂着,后来加了ssh.connect(timeout=10)exec_command(timeout=30),超时直接报错不阻塞;
  • 密码硬编码:代码传到Git上被安全扫描发现,现在改用环境变量os.getenv("SERVER_PASS"),或者用密钥登录更安全;
  • 没日志记录:出问题不知道哪步错了,现在用logging模块把执行过程存到日志文件,方便回溯。
  • 记住,好脚本不是一次写成的,多跑几次,遇到问题就改,慢慢就越来越顺手。

    运维开发必备工具链:亲测高效的组合方案

    光有脚本还不够,运维开发就像炒菜,好的食材(脚本)还需要趁手的锅铲(工具)。这几年我踩过不少坑,从一开始用Excel记服务器IP,到现在用完整的工具链,中间试过错付的工具(比如早期用Jenkins觉得太重,后来换成GitHub Actions香得不行),也遇到过相见恨晚的神器(比如Prometheus监控,配好后几乎不用管)。今天把亲测好用的组合分享给你,照着搭一套,效率至少提一倍。

    版本控制与协作:Git + GitLab/GitHub

    不管是写脚本还是管理配置文件,版本控制都是刚需。你肯定遇到过“改了代码反而不如之前好用,想恢复却找不到旧版本”的情况吧?Git就能解决这个问题——每次修改存一个“快照”,想回滚到哪步都行。我之前团队没用Git时,脚本改来改去,最后谁也说不清哪个版本能用,后来强制用Git,每个脚本改之前先git pull,改完git commit -m "修复xxx问题",冲突少了90%,连吵架都少了。

    用GitLab还是GitHub?小团队 直接用GitHub,免费额度够了,还自带GitHub Actions(后面会说);如果公司有私有化部署需求,GitLab更合适,功能更全。重点是学会分支管理,比如:

  • main分支:放稳定的脚本/配置,谁也不能直接改;
  • feature/xxx分支:自己开发新功能时用,比如feature/auto-deploy
  • hotfix/xxx分支:线上紧急修复用,比如hotfix/log-error
  • 改完代码提个PR(Pull Request),让同事review一下,既能减少错误,还能互相学习。

    CI/CD自动化:让脚本“自己跑起来”

    脚本写好了,总不能每次手动执行吧?这时候就需要CI/CD工具。简单说,CI(持续集成)就是“代码提交后自动测试”,CD(持续部署)就是“测试通过后自动部署”。我用过Jenkins、GitLab CI、GitHub Actions,综合下来推荐GitHub Actions——配置简单(用YAML文件写流程),免费额度高(私有仓库每月2000分钟),还不用自己搭服务器。

    举个例子,你把部署脚本传到GitHub仓库,然后在.github/workflows/deploy.yml里写:

    name: 自动部署
    

    on:

    push:

    branches: [ main ] # 推送到main分支时触发

    jobs:

    deploy:

    runs-on: ubuntu-latest

    steps:

  • name: 拉取代码
  • uses: actions/checkout@v4

  • name: 安装Python
  • uses: actions/setup-python@v5

    with:

    python-version: "3.9"

  • name: 安装依赖
  • run: pip install paramiko

  • name: 执行部署脚本
  • run: python deploy.py version v1.2.3

    env:

    SERVER_PASS: ${{ secrets.SERVER_PASS }} # 从GitHub Secrets拿密码,安全

    这样你往main分支一推代码,GitHub就会自动帮你跑部署脚本,全程不用手动操作。根据GitHub 2023年Octoverse报告,使用GitHub Actions的开发者平均每周节省4.5小时的构建和部署时间(报告原文{:target=”_blank” rel=”nofollow”}),我自己现在每周至少多出来3小时摸鱼时间,香不香?

    监控告警:Prometheus + Grafana

    脚本和工具都跑起来了,怎么知道它们有没有问题?监控告警不能少。之前我用Zabbix,配置复杂得头疼,后来换成Prometheus + Grafana,简直打开新世界——Prometheus负责采集指标(比如服务器CPU、脚本执行次数、部署成功率),Grafana把指标做成可视化图表,一目了然。

    举个实用的监控项:“部署脚本失败率”。在脚本里加几行代码,部署成功时给Prometheus发个指标deploy_success{server="192.168.1.101"} 1,失败发0,然后在Grafana配个仪表盘,失败率超过5%就变红,再设置个告警规则(比如连续3次失败发邮件),再也不用天天盯着脚本跑没跑了。

    工具对比:选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

    不同工具各有优缺点,根据团队规模和需求选:

    工具类型 推荐工具 优点 缺点 适合场景
    CI/CD GitHub Actions 配置简单,免费额度高,无需自建服务器 复杂流程配置不如Jenkins灵活 小团队,脚本/应用部署
    CI/CD Jenkins 插件丰富,支持复杂流程,可私有化部署 占资源,配置复杂,需要维护服务器 中大型团队,复杂部署流程
    监控 Prometheus + Grafana 开源免费,指标丰富,图表美观 初期配置稍复杂,需要学PromQL 所有场景,从服务器到应用监控
    配置管理 Ansible 无代理架构,用YAML写剧本,上手快 大规模部署时性能不如SaltStack 中小规模服务器配置管理

    最后说句大实话

    工具和脚本只是手段,运维开发的核心是“解决问题”。别盲目追求“高大上”,比如明明用Python脚本就能搞定的部署,非要上Kubernetes+Helm,结果复杂度上去了,问题反而更多。我之前在一家创业公司见过,3台服务器跑个小应用,非要搭完整的微服务架构,最后维护成本比开发成本还高,纯属本末倒置。

    如果你刚开始接触运维开发, 从写一个小脚本开始(比如自动备份日志),跑通后再慢慢加工具。遇到问题别慌,去GitHub搜搜有没有现成的轮子,或者在Stack Overflow上提问(我90%的问题都是这么解决的)。工具用不顺手就换,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
    对了,如果你用了这些工具或脚本,遇到什么坑或者有更好的推荐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——运维开发这条路,多交流才能少走弯路。


    零基础学运维脚本,选Python准没错,这是我带过的几个新人亲测有效的 你想啊,刚接触编程最怕啥?肯定是那些弯弯绕绕的符号和规则吧?Python就没这毛病,代码写出来跟说中文似的,比如print(‘检查服务器状态’),你一看就知道是要打印这句话,不像有些语言还得记一堆分号、大括号,光语法就能劝退一半人。而且运维天天跟服务器打交道,Python简直是为咱们量身定做的——想远程登录服务器执行命令?paramiko库几行代码就搞定,不用再手动敲ssh命令;想让脚本支持传参数(比如指定部署版本)?argparse库帮你处理得明明白白,用户输错了还会自动提示“请输入正确的版本号”,比自己写判断语句省事儿多了。

    至于怎么学,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。我带的新人里,最快上手的那个,就是每天花1小时,先花3天把菜鸟教程的Python基础过一遍,重点记变量、循环、函数这三个核心概念,不用死记硬背,知道“变量就是给数据起名字”“循环就是重复干一件事”就行。然后从第4天开始,直接写小脚本练手:第一天写个自动压缩昨天日志的脚本(用os库处理文件,datetime库拿日期),第二天写个检查服务器CPU使用率的脚本(用psutil库),写的时候遇到问题就搜,比如“Python怎么获取当前日期”“怎么判断文件是否存在”,搜多了自然就记住了。基本上3-4周下来,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基础部署脚本了——我那个新人第25天的时候,就写出了能自动登录3台服务器、拉代码、启动服务的脚本,虽然简单,但实实在在解决了手动操作的麻烦,领导还在周会上夸了他呢。


    零基础学运维开发脚本,应该先学哪种编程语言?

    推荐从Python入手。Python语法接近自然语言,零基础也能快速上手,且有丰富的运维相关库(如paramiko远程登录、argparse命令行解析),能直接解决实际问题。文章中举例的部署脚本就是用Python编写的,你可以先通过菜鸟教程、廖雪峰Python教程等免费资源学基础语法,再结合具体运维场景(如日志处理、服务部署)练手,3-4周就能写出简单脚本。

    小团队(3-5人)适合用哪些运维自动化工具?

    小团队优先选轻量级、低维护成本的工具:CI/CD用GitHub Actions(免费额度足够,无需自建服务器,YAML配置简单);监控用Prometheus+Grafana(开源免费,指标丰富,图表直观);配置管理用Ansible(无代理架构,用YAML写“剧本”,无需学复杂语法)。这些工具组合起来,1-2人就能维护,避免像Jenkins那样需要专人管理服务器,适合小团队快速落地自动化。

    上班族每天只有1-2小时学习,多久能独立写部署脚本?

    按每天1-2小时投入,2-3个月可独立完成基础部署脚本。第1个月:花1周学Python基础语法(变量、循环、函数),再用3周练常用库(paramiko远程操作、os文件处理),推荐每天写1个50行内的小脚本(如日志自动压缩、服务器状态检查);第2个月:参考文章中的“明确需求→准备环境→写框架”步骤,模仿写简单部署脚本(如单服务器代码部署);第3个月:尝试多服务器部署、错误处理(超时重试、日志记录),遇到问题查官方文档或Stack Overflow,逐步优化脚本稳定性。

    有哪些高性价比的运维开发在线课程平台推荐?

    推荐3类平台:①慕课网(实战课程多,如《Python自动化运维实战》,价格50-200元/课,适合边学边练);②极客时间(体系化强,《运维开发实战》专栏由一线工程师主讲,99元终身学习,含代码仓库和作业点评);③Coursera(国外优质课程,如Google的《IT自动化与Python》,有中文字幕,每月49美元可看所有课程,适合想系统学理论的同学)。选课时优先看是否包含“真实项目练习”,避免纯理论课程。

    学完脚本后,如何验证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运维开发技能?

    通过“实战任务+效果反馈”验证:①给自己定具体目标,比如“用Python写一个能自动部署3台服务器的Web服务脚本”,要求包含代码拉取、服务启停、健康检查功能;②在本地虚拟机或云服务器(如阿里云学生机,9.9元/月)搭建测试环境,跑通脚本并记录执行时间、错误率;③尝试优化脚本(如添加邮件告警、支持版本回滚),对比优化前后的效率提升(如手动部署30分钟→脚本部署5分钟);④将脚本放到GitHub,邀请同行点评或参与开源项目的脚本优化,真实反馈能帮你发现疏漏。
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