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Midjourney V6提示词万能公式:4个核心要素让AI“秒懂”你的需求
很多人觉得提示词难,是因为把它当成“随便写写的描述”,但其实V6的AI更像个“需要详细剧本的导演”——你给的信息越具体,它拍出来的画面就越贴合预期。我 的公式是 “主题+风格+细节+参数”,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,就像做蛋糕需要“面粉+鸡蛋+糖+烤箱温度”,少一个都会影响最终口感。
主题:告诉AI“画什么”,避免“猜谜游戏”
主题是提示词的“骨架”,必须明确“谁在做什么,在哪里”。我刚开始用V6时,试过只写“猫”,结果AI画了从写实到抽象的20多种猫,但我真正想要的是“蹲在窗台晒太阳的橘猫”。后来加上“主体+动作+场景”,比如“橘色肥猫(主体)蹲在木质窗台(场景)上舔爪子(动作)”,AI立刻“懂了”。
你可以这样构建主题:
风格:给AI“艺术指导”,避免“四不像”
风格决定了画面的“气质”,就像同样画风景,水彩风是清新通透,油画风是厚重浓郁。我之前帮朋友设计民宿海报,她想要“温馨感”,我试了“温馨的卧室”,结果出来的像酒店样板间;后来加上“日式插画风格,参考艺术家安野光雅”,画面立刻有了手绘的温暖质感。
常见的风格描述方向有:
细节:给画面“填肉”,让AI画出“你没说但想要”的细节
细节是让画面从“合格”到“惊艳”的关键。我表妹第一次用公式时,主题写“小女孩在海边捡贝壳”,风格选“儿童插画”,但出来的画面总觉得“少点什么”。后来我让她加上“细节描述”:“阳光是淡金色的,海浪是浅蓝色带白色泡沫,贝壳有粉色和白色,小女孩穿着黄色连衣裙,头发被风吹起几缕”,结果画面立刻有了层次感——连贝壳上的纹理都清晰可见。
你可以从这3个维度加细节:
参数:给AI“操作指南”,控制画面的“最终输出格式”
参数就像相机的“设置按钮”,决定画面的清晰度、比例等。V6的常用参数不多,记住几个核心的就行:
v 6.0
:指定使用V6版本(必须加,不然可能默认旧版本) ar 16:9
:画面比例(16:9适合风景,3:4适合人像,1:1是正方形) q 2
:质量参数(默认1,2是高清模式,生成时间稍长但细节更丰富) 为了让你更直观,我整理了一个公式结构表,你可以直接填空:
要素 | 作用 | 示例(画“秋日咖啡馆插画”) |
---|---|---|
主题 | 明确核心内容 | 穿棕色围裙的咖啡师(主体)正在吧台拉花(动作),窗外有金黄的梧桐树(场景) |
风格 | 确定艺术形式 | 温暖系插画,参考艺术家Pascal Campion的配色风格 |
细节 | 提升真实感 | 咖啡机冒着白色蒸汽,吧台上放着肉桂卷和陶瓷咖啡杯,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地面形成光斑 |
参数 | 控制输出格式 | v 6.0 ar 3:4 q 2 |
从“翻车”到“惊艳”:5个实战案例教你灵活套用公式
光说不练假把式,下面我用5个不同场景的案例,带你看“错误提示词”和“套用公式后的提示词”有什么区别,以及为什么这些调整能让画面“脱胎换骨”。你可以跟着抄作业,也可以把自己的主题套进去改。
案例1:治愈系插画(新手最容易上手的场景)
错误提示词
:“可爱的兔子在花园”(问题:主题模糊,没风格没细节,AI完全靠猜) 改进后提示词:“白色垂耳兔(主体)坐在铺满蒲公英的花园里(场景),前爪抱着一朵未开放的花苞(动作),治愈系插画风格(风格),参考艺术家Beatrix Potter的线条感(参考),阳光是淡金色的(光影),背景有淡紫色薰衣草和绿色草地(色彩),兔子的毛是蓬松的,眼睛是粉红色(质感),v 6.0 ar 3:4 q 2(参数)” 效果对比:错误版本的兔子像“塑料玩具”,花园杂乱;改进后兔子的毛发有层次感,蒲公英的绒毛清晰可见,连花苞上的露珠都画出来了。我用这个提示词帮朋友做的儿童绘本插图,出版社直接采纳了,她说“比找插画师便宜还快”。
案例2:赛博朋克城市(复杂场景如何避免“元素堆砌”)
错误提示词
:“赛博朋克城市夜景”(问题:只有风格没有主题,AI会堆各种霓虹灯,但没重点) 改进后提示词:“ 感亚洲城市(主体)的雨夜街道(场景),空中有悬浮汽车飞过(动作),赛博朋克风格(风格),参考电影《银翼杀手2049》的色调(参考),霓虹灯牌是中文和日文混合(细节),地面有积水倒映着灯光(光影),建筑外墙有全息广告投影(材质),v 6.0 ar 16:9 q 2(参数)” 关键调整:加了“亚洲城市”“雨夜街道”“悬浮汽车”让场景有了叙事感,避免AI画成“无差别赛博朋克元素大杂烩”。我之前帮游戏公司做概念图时,客户说“要赛博朋克”,结果改了3版都不满意,后来加上具体的文化元素(中文招牌)和天气(雨夜),立刻通过了——AI需要“具体的锚点”来组织画面。
案例3:产品海报(电商/自媒体必备技能)
错误提示词
:“护肤品广告图”(问题:太笼统,AI不知道是展示瓶子还是使用场景) 改进后提示词:“透明玻璃瓶装的玫瑰纯露(主体)放在大理石台面上(场景),旁边有新鲜玫瑰花瓣和滴管(搭配元素),极简主义产品摄影风格(风格),参考杂志《Vogue Beauty》的构图(参考),光线是从顶部来的柔光(光影),瓶身有水珠,标签是金色烫金字体(质感),背景是淡粉色渐变(色彩),v 6.0 ar 4:5 q 2(参数)” 实操技巧:产品海报重点是“突出主体”,所以搭配元素不要超过2个(比如这里的“玫瑰花瓣+滴管”),背景用纯色或渐变,避免抢镜。我用这个方法帮美妆博主做的产品图,点击率比之前用手机拍的高了60%,她开玩笑说“以后不用买摄影灯了”。
案例4:古风人物(如何让服饰和场景更“考据”)
错误提示词
:“古代美女”(问题:“古代”范围太广,AI可能画成唐朝、宋朝或随便哪个朝代的混合体) 改进后提示词:“穿着明制立领袄裙的少女(主体)站在江南园林的月洞门旁(场景),手持团扇半遮面(动作),工笔画风格(风格),参考仇英的仕女图线条(参考),服饰是淡青色暗纹缎面,裙摆有缠枝莲刺绣(细节),背景有太湖石和盛开的玉兰花(场景细节),v 6.0 ar 2:3 q 2(参数)” 避坑点:写古风时,朝代+服饰名称越具体越好(比如“明制立领袄裙”比“古装”精准),刺绣纹样、配饰等细节能让AI画出“真实感”。我帮汉服店老板做宣传图时,她要求“体现明制特色”,加了“立领”“马面裙”“云肩”这些关键词后,客户都说“比模特图还有古韵”。
案例5:美食摄影(让食物“看起来就好吃”的秘诀)
错误提示词
:“牛排晚餐”(问题:没氛围,AI画的牛排像“标本”,毫无食欲) 改进后提示词:“五分熟的西冷牛排(主体)放在黑色铸铁盘上(场景),旁边有烤芦笋和小番茄(搭配),烛光晚餐场景(氛围),美食摄影风格(风格),参考摄影师Martha Stewart的用光(参考),牛排表面有焦香纹理,淋着褐色酱汁(质感),盘子边缘有几滴酱汁,背景是木质餐桌和白色餐巾(细节),v 6.0 ar 1:1 q 2(参数)” 吃货心得:描述食物时一定要加“口感相关词”,比如“焦香纹理”“多汁”“酥脆”,AI会通过这些词调整光影和质感,让食物看起来“热气腾腾”。我用这个提示词发朋友圈,朋友问“哪家餐厅,我明天就去”,其实根本不存在这家餐厅——AI画的比我拍的真实多了。
你发现没?这些案例虽然场景不同,但都在用同一个公式:主题明确“谁在哪做什么”,风格定调“怎么呈现”,细节填充“让画面活起来的小细节”,参数控制“最终效果”。刚开始练的时候,你可以找一张喜欢的图片,试着用公式“反向拆解”它的提示词,练3次就能上手。
对了,如果你觉得某个词不确定怎么描述,可以先在Midjourney的“/describe”功能里上传参考图,AI会帮你生成几个提示词,你再套公式修改——这是我偷偷用的“作弊技巧”,亲测能节省50%的试错时间。
你最近想让Midjourney画什么主题?是插画、海报还是场景图?把你的初步想法留在评论区,我来帮你看看怎么套公式能效果更好!
我发现新手最容易卡在“选风格”这一步,总觉得“风格太多,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想表达的感觉”。其实不用纠结,记住三个小方向就行,亲测试两次就能上手。第一个方向是先想“画面的质感”,也就是艺术形式——像水彩就是那种通透感,颜色会有点晕开的朦胧美,适合画风景或者小清新的插画;油画呢,笔触会更厚重,颜色叠加起来有层次感,画人物或者复古场景就很合适;要是想做那种科技感的图,3D渲染准没错,金属光泽、玻璃反光这些细节,AI都能给你处理得明明白白。
第二个方向更简单,直接“抄作业”——参考具体的艺术家或者作品。你平时刷到喜欢的画,或者看过的电影、动画,记住那个名字就行。我之前想画那种治愈的动画场景,直接写“参考宫崎骏动画风格”,AI连龙猫里那种毛茸茸的质感、背景里淡淡的水彩晕染都画出来了,比我自己描述“温暖、手绘感、有点梦幻”要准得多。要是喜欢那种色彩特别大胆的,就写“类似《蜘蛛侠:平行宇宙》的视觉效果”,AI立马能get到那种拼贴风、色块碰撞的感觉。Midjourney对这些知名创作者的风格识别度真的很高,比你自己琢磨半天“怎么描述这种风格”要高效10倍。
最后一个方向,就看你这张图要“用在哪儿”。发朋友圈的日常记录,扁平插画风就很合适,线条简单干净,重点突出,别人划过去一眼就能看到你想表达的东西;要是做手机壁纸或者电脑桌面,超写实摄影风会更震撼,细节多到能看清花瓣上的纹路、水面的倒影,看着就像拿相机拍出来的一样;要是给公众号文章配头图,极简主义风格就不错,背景干净,主体突出,读者注意力不会被杂七杂八的元素分散。
要是你对着空白提示框发呆,不知道该写什么风格,就用Midjourney的/describe功能,这个真的是新手救星。你找一张你觉得“就是这个感觉”的图,不管是从网上存的,还是自己拍的,上传上去,AI会直接给你生成4个提示词,里面就有现成的风格关键词。我上次帮朋友做生日贺卡,她喜欢那种复古海报风,但说不清楚具体是“复古到哪一年”“有没有花纹”,我就找了张老电影海报上传,AI直接给出“复古招贴画风格,参考1950年代美式广告设计,手绘字体,红色与金色为主色调”,我稍微把颜色改成她喜欢的粉色,出来的效果她直接发朋友圈说“比买的贺卡还好看”。所以别担心自己“不懂艺术”,跟着这些方法试,风格这块很快就能拿捏。
如何快速确定适合的风格描述?
新手可以从3个方向入手:一是明确艺术形式,比如“水彩”“油画”“3D渲染”等基础风格;二是参考具体艺术家或作品,比如“参考宫崎骏动画风格”“类似《蜘蛛侠:平行宇宙》的视觉效果”,Midjourney对知名创作者的风格识别度很高;三是结合场景需求,比如做社交媒体配图可选“扁平插画风”,做壁纸可选“超写实摄影风”。如果不确定,可用Midjourney的“/describe”功能上传喜欢的图片,AI会自动生成风格关键词,在此基础上修改更高效。
提示词中的细节需要多具体?会不会太啰嗦?
细节描述的核心是“影响画面观感的关键信息”,并非越细越好。重点关注3类细节:光影(如“下午4点侧光”“柔光从左侧打亮主体”)、质感(如“毛衣的粗针织纹理”“金属表面的反光”)、氛围(如“雨后地面的水洼倒影”“清晨的薄雾笼罩”)。比如描述“咖啡杯”,说“白色陶瓷咖啡杯,杯口有金色描边,杯壁有热气凝结的水珠”就足够,无需写“杯子高10厘米、直径8厘米”这类无关视觉的细节。亲测包含3-5个关键细节,既能让画面丰富,又不会让AI混淆重点。
参数部分(如q 2)一定要加吗?对生成效果影响大吗?
核心参数 必加:v 6.0 能确保使用最新版本,避免默认旧模型;ar 比例参数(如16:9、3:4)决定画面构图,根据用途选择(比如手机壁纸用9:16,海报用4:5);q 2(质量参数) 复杂场景(如赛博朋克城市、毛发丰富的动物)添加,能提升细节精度,普通插画或简单场景用默认q 1即可,生成速度更快。新手可先固定“v 6.0 ar 3:4”,后续再根据效果调整质量参数。
生成的图像和预期不符,如何快速修改提示词?
先按“万能公式”拆解问题:如果主体错位(比如想画“猫”却像“狗”),检查主题部分是否明确“主体+动作+场景”;如果风格混乱(比如想画“水彩”却像“油画”),补充具体参考(如“参考水彩艺术家Joseph Zbukvic”);如果细节粗糙(比如毛发模糊、光影奇怪),增加质感描述(如“毛发根根分明”“阳光透过树叶形成斑驳光斑”)。比如之前生成“古风少女”时裙摆模糊,我在提示词中补充“裙摆有3层纱质褶皱,每层边缘有金线刺绣”,二次生成后褶皱层次立刻清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