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警一直响个不停?简单几招轻松解决,新手也能学会

告警一直响个不停?简单几招轻松解决,新手也能学会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:凌晨三点手机疯狂震动,爬起来一看全是“磁盘使用率85%”“CPU负载1.2”的告警,处理到天亮才发现,真正该管的“支付接口超时”告警早就被刷没了?我去年帮一个做生鲜配送的朋友处理过类似问题——他们运维团队3个人管着200多台服务器,所有告警不管轻重缓急全发微信群,结果有次P0级别的订单系统宕机告警,被20多条“Nginx 404日志增多”的告警顶到了聊天记录最下面,等发现时已经造成300多单配送延迟,损失不小。

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,就是给告警“分个三六九等”。就像医院急诊室分“濒危、危重、急症、非急症”,运维告警也得有明确的优先级,这样你才能知道哪个该立刻蹦起来处理,哪个可以等喝完这杯咖啡再说。行业里通常把告警分为P0到P3四个级别,我整理了个表格,你可以直接拿去对着调:

级别 特征 处理时限 典型示例
P0(致命) 直接影响业务,用户无法操作 5分钟内响应 支付接口超时、数据库主从同步中断
P1(紧急) 业务部分功能异常,用户体验下降 30分钟内响应 部分地区CDN加载慢、后台管理系统卡顿
P2(一般) 系统指标异常,但未影响用户 2小时内响应 单台服务器CPU使用率90%、缓存命中率低于80%
P3(提示) 潜在风险,需关注但不紧急 24小时内响应 SSL证书还有30天过期、备份磁盘剩余空间20%

可能你会说:“分了级又怎样?告警还是响个不停啊!”这里有个关键——不是所有告警都需要“叫人”。比如P3级别的“SSL证书30天后过期”,完全可以设成“发邮件+系统内提醒”,没必要凌晨吵醒你;而P0级别必须“电话+短信+企业微信@所有人”,确保5分钟内有人接手。CNCF(云原生计算基金会)在《可观测性实践指南》(链接)里提到,合理的告警分级能减少70%的无效干扰,这可不是瞎说的,我那个生鲜配送朋友按这个调完,团队半夜被叫醒的次数直接从每周5次降到了1次。

你还得学会“问告警三个问题”:它影响用户了吗?不处理会恶化吗?能不能自动恢复?三个问题有一个“否”,就可以降级或静音。比如“某台测试服务器内存使用率95%”,既不影响用户,重启服务就能恢复,这种告警设成“每日汇总邮件”就行,没必要实时轰炸。

三招让告警不再“狼来了”

搞清楚哪些告警该管之后,接下来就是让告警“说人话”——别再用一堆代码和指标糊你一脸,而是直接告诉你“哪里坏了、怎么修”。我 了三个亲测有效的方法,帮你把告警从“噪音制造机”变成“问题导航仪”。

第一招:给告警“减肥”——从100条变1条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:一个交换机挂了,结果上下游20台服务器同时报“连接超时”,手机像地震预警一样响个不停?这就是典型的“告警风暴”,根源是没做“告警聚合”。就像你家厨房漏水,地板、橱柜、天花板都湿了,但真正要修的是水管,而不是挨个擦地板。

我通常会从三个角度给告警“减肥”:

  • 规则过滤:设置“连续3次异常才告警”。很多时候系统会抖一下,比如CPU突然冲到90%又马上掉下来,这种“一过性异常”完全不用管。我之前帮一个游戏公司调告警,他们原来设置“CPU>80%就告警”,结果服务器每天要“叫”20多次,改成“连续3次采集(每次间隔1分钟)CPU都>85%才告警”后,误报率直接砍了80%。
  • 同类合并:用“标签”把相关告警捆在一起。比如所有属于“北京机房-支付集群”的告警,不管是数据库还是Redis,都合并成一条“支付集群异常”,并附上受影响的具体服务数量。工具方面,Prometheus的Alertmanager就支持按标签聚合,配置起来也不难,官网有详细教程(链接)。
  • 动态阈值:别再用“死阈值”卡太死。比如电商大促时,服务器流量比平时高3倍,原来设的“QPS>1000告警”就会变成“狼来了”。现在很多工具支持“动态阈值”,会根据过去7天的历史数据自动调整,比如平时QPS峰值800,大促时允许到2000,这样既能抓住真异常,又不会瞎叫唤。
  • 第二招:顺着告警摸“老巢”——3分钟找到根因

    告警最大的价值不是“告诉你出事了”,而是“告诉你怎么解决”。但很多时候告警只会说“订单接口响应时间>3秒”,至于“是数据库慢查询还是缓存没命中”,就得你自己猜。这时候“根因定位”就很重要,我一般会用“三板斧”:

    第一步:拉上“小伙伴”一起查

    。单一告警就像盲人摸象,得结合日志、链路、监控一起看。比如订单接口超时,先看应用日志有没有“Redis连接拒绝”,再用链路追踪工具(比如Jaeger)看请求是不是卡在了缓存环节,最后查Redis监控,发现内存满了导致新连接失败——这就找到根因了:Redis需要扩容。 第二步:给告警“加备注”。在告警规则里直接写“可能原因:

  • 数据库慢查询;
  • 缓存穿透;3. 上游服务超时”,再附上“排查路径:先查/var/log/order-service.log,搜关键词‘timeout’”。我之前在告警里加了这个,团队新人处理问题的时间从平均40分钟缩短到15分钟,比培训效果还好。
  • 第三步:用“故障演练”练手

    。平时故意制造点小故障,比如手动让某台服务器CPU跑满,看看告警会不会准确指向“服务器负载过高”,而不是瞎报“应用崩溃”。Netflix的“混沌工程”就是这个思路,虽然咱们不用那么激进,但每月搞1-2次小演练,能让告警越来越“聪明”。

    第三招:让告警自己“解决问题”——解放你的双手

    最后这招是“终极偷懒术”:如果某个告警总是重复出现,而且修复步骤一模一样,那就写个脚本让它自动处理。比如“磁盘空间满了”,如果每次都是清理/var/log下的旧日志,那就写个Python脚本,检测到磁盘使用率>85%时自动压缩并删除7天前的日志,同时发个邮件通知“已清理,释放5GB空间”。

    我见过最绝的是一个电商客户,他们把“数据库连接数过高”的告警和K8s HPA(自动扩缩容)绑在一起:告警触发后,自动给数据库Pod增加2个副本,连接数下来后再缩回去,全程不用人工介入。 自动化不是万能的,得满足三个条件:操作可逆(删错了能恢复)、影响范围小(只动非核心服务)、有回滚机制(万一脚本出bug能紧急叫停)。

    你最近遇到过哪种难缠的告警?是总误报的“假警报”,还是说了等于没说的“谜语告警”?评论区聊聊,我帮你看看怎么优化。


    很多人刚开始搞告警,第一个头疼的就是“我的业务该用哪种告警级别啊?”特别是不同业务,比如电商和内部系统,P0的标准能一样吗?其实真不一样,得看你的业务核心在哪儿。电商的话,用户直接能感觉到的问题、会造成真金白银损失的,就得往高级别定,比如“单笔订单1000块以上的支付失败”,这种肯定得算P0,不然用户付了钱收不到货,投诉电话能打爆;但要是内部OA系统,可能“一半以上员工登不上去”才算P0,毕竟影响的是内部效率,不是直接丢订单。所以你就记住两个标准:用户能不能直接感觉到?会损失多少钱?照着这个去调,再参考文章里的分级表格,基本就差不离了。

    新手搭告警系统,工具别选太复杂的,先从开源的玩起,门槛低,社区里教程也多,出了问题还能找人问。比如Prometheus+Alertmanager这套组合,监控CPU、内存这种指标型的告警特别方便,配置文件写起来不费劲,官网教程一步一步教你,跟着做个把小时就能跑起来;要是你需要监控日志里的错误,比如“ERROR”关键词出现次数太多,那就试试ELK Stack,Elasticsearch存日志,Logstash过滤,Kibana配告警,虽然组件多一点,但学会了很实用。要是用云服务器,像阿里云ARMS、腾讯云Monitor这种,直接有现成的告警模板,你先拿来用,跑顺了再慢慢改成自己需要的样子,不用从零开始造轮子。

    有时候你明明分级、聚合都做了,结果告警还是老响,这时候就得看看是不是阈值设得太“紧张”了。比如你设“CPU超过80%就告警”,但业务高峰期CPU本来就高,这时候告警不就成了“狼来了”?不如换成动态阈值,比如“现在的CPU比历史同期高30%”,工具像Datadog、夜莺都支持这个功能,能跟着业务波动自己调,靠谱多了。 定期复盘也很重要,每周花10分钟看看那些触发了但没处理的告警,要是某类P2告警连着好几次都不用管,要么把级别调低,要么把检测周期拉长点,比如从5分钟查一次改成15分钟,慢慢就精准了。

    说到自动化处理,比如自动扩容、清理日志,你可能会担心“万一搞砸了怎么办”?风险肯定有,但做好防护就能少踩坑。我一般分三层来防:第一层,先圈定范围,非核心的服务才让它自动动,比如测试环境、清理日志这种,核心服务像支付数据库,就算自动化,也只让它查数据,别让它改;第二层,搞个操作白名单,比如清理日志,就只删/var/log下面7天前的.gz文件,路径、文件名、时间都卡死,别瞎删其他目录;第三层,留个“后悔药”,自动化脚本跑之前,先发个通知说“我要清理日志了,30秒内不点取消就执行”,给你个反悔的时间,跑完了再自动记个日志,比如“2023-10-01 10:00清理日志,释放5GB”,真出问题了也好查。


    常见问题解答

    如何确定自己的业务该用哪种告警级别?比如电商和内部系统的P0标准一样吗?

    需要根据业务核心程度调整。电商的P0可能是支付/下单功能异常(直接影响交易),而内部OA系统的P0可能是登录功能异常(影响全员办公)。 按“用户直接感知+业务损失金额”来定,比如电商可设“单笔订单金额1000元以上的支付失败”为P0,内部系统可设“50%以上员工无法访问”为P0,具体可参考文章中的分级表格灵活调整。

    新手刚开始搭建告警系统,有哪些适合入门的工具?

    推荐从开源工具入手,门槛低且社区支持强。Prometheus+Alertmanager适合监控指标型告警(如CPU、内存),配置简单且文档丰富(可参考官网教程);ELK Stack(Elasticsearch+Logstash+Kibana)适合日志型告警(如错误日志关键词);如果是云环境,阿里云ARMS、腾讯云Monitor也有开箱即用的告警模板,新手可以先复用模板再逐步自定义。

    已经按步骤做了告警分级和聚合,为什么还是经常收到无效告警?

    可能是“阈值设置太敏感”或“缺乏动态调整”。比如设置“CPU>80%告警”,但业务高峰期CPU本就会升高,可改用“当前CPU比历史同期高30%”的动态阈值(工具如Datadog、夜莺支持); 定期复盘告警有效性很重要,每周统计“触发后未处理的告警”,如果某类P2告警连续3次触发都无需处理,就降低级别或延长检测周期(比如从5分钟一次检测改为15分钟)。

    告警自动化处理(比如自动扩容、清理日志)会不会有风险?如何避免操作失误?

    有风险,但可以通过“三层防护”规避。第一层:限制作用范围,只对非核心服务自动化(如测试环境、日志清理),核心服务(如支付数据库)即使自动化也只允许“查询”不允许“修改”;第二层:设置操作白名单,比如清理日志只删/var/log下7天前的.gz文件,避免误删关键目录;第三层:保留回滚入口,自动化脚本执行前发“预执行通知”,给30秒取消时间,执行后自动记录操作日志(如“2023-10-01 10:00清理日志,释放5GB”),出问题可追溯。
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