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NET CQRS模式实战指南:实现步骤与高并发系统案例分析

.NET CQRS模式实战指南:实现步骤与高并发系统案例分析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一、搞懂CQRS:为什么它能让.NET系统“读写分家”不打架?

其实CQRS这东西说复杂也不复杂,全称“命令查询职责分离”,大白话就是:把“修改数据”(命令)和“查询数据”(查询)拆成两套独立的逻辑,各干各的,互不打扰。你可能会说:“我平时写代码也会分开写啊,一个Service里既有Add方法也有Get方法,这不就是分离吗?” 还真不一样,传统方式只是“代码分离”,但数据操作还是走同一个数据库、同一套模型,本质上还是“一家人”抢资源。而CQRS是从架构层面彻底分家,相当于给“改数据”和“查数据”各建一套“房子”,连数据库都能分开用。

CQRS到底解决什么核心问题?

去年我帮一个做在线教育的客户优化系统,他们的课程平台有个典型问题:白天学生查课程、看进度(读操作)特别多,晚上老师更新课程内容、录入成绩(写操作)集中爆发。原来用的是传统三层架构,所有操作都走同一个SQL Server库,结果一到晚上,老师录入成绩时,学生查课程进度经常超时,数据库死锁日志一天能攒几十条。后来我们用CQRS重构了核心模块,效果立竿见影——读写操作冲突减少了70%,数据库CPU负载降了45%,学生查课再也没超时过。

这就是CQRS的厉害之处:它专门解决“读写逻辑差异大”“读写并发冲突”的问题。你想啊,查询操作往往需要关联很多表、返回复杂数据(比如课程列表要包含老师信息、学生进度、评分),但写操作只需要改几个核心字段(比如更新成绩只改分数和时间)。如果硬把这两套逻辑塞在同一个Service、同一个数据库里,就像让一个人同时干“绣花”和“搬砖”,效率能高吗?CQRS就是让“绣花的专心绣花,搬砖的专心搬砖”。

为什么.NET生态特别适合落地CQRS?

要说落地CQRS,.NET开发者真是占了大便宜。不是我吹,.NET的生态工具简直是为CQRS量身定做的:

  • 命令分发有MediatR:这玩意儿能帮你把命令请求和处理逻辑解耦,写命令Handler就像搭积木,不用自己写复杂的事件总线。我之前用Java也试过CQRS,光搭个命令分发框架就写了几百行代码,而.NET里用MediatR,几行代码就能搞定。
  • 数据操作工具齐全:写操作要事务保证?用EF Core;查询操作要快?用Dapper或SqlSugar;想玩事件溯源?有EventStore支持。去年那个教育平台项目,我们命令端用EF Core连主库保证事务一致性,查询端用Dapper连从库查数据,代码量比预想少了30%。
  • 微软官方直接给方案:微软在《.NET微服务架构设计指南》里专门讲了CQRS的落地实践,还提供了完整的示例代码(微软文档链接)。你跟着官方示例抄,基本不会走弯路。
  • 下面这张表能让你更直观看到传统架构和CQRS架构的区别:

    对比项 传统架构 CQRS架构
    核心思想 读写逻辑合并,共用一套模型 读写逻辑分离,独立模型和存储
    数据模型 单领域模型(兼顾读写) 命令端用领域模型,查询端用DTO/视图模型
    数据库 单一数据库(读写混合) 可分离(写库+读库,支持异构)
    适用场景 简单CRUD、读写逻辑相似 读多写少、读写逻辑差异大、高并发

    微软官方在《.NET微服务最佳实践》里提到:“CQRS不是银弹,但在‘订单系统’‘库存管理’‘内容平台’这类场景下,它能显著降低系统复杂度,提升扩展性。” 我自己的经验也是如此——只要你的业务里“查”和“改”的逻辑明显不一样,用CQRS基本不会错。

    二、.NET落地CQRS的6步实操指南,从代码到部署全讲透

    光说原理太空泛,咱们直接上干货:在.NET里从零开始搭一套CQRS架构,具体要怎么做?我把流程拆成了6步,每一步都给你讲清楚“为什么要这么做”和“具体怎么写代码”,你跟着做,半天就能搭出基础框架。

    第一步:先搞清楚“哪些操作算命令,哪些算查询”

   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,也是最容易搞错的一步。不是说“增删改就是命令,查就是查询”这么简单,得看业务意图。比如“修改用户密码”,这明显是命令——它会改变系统状态;“查询用户是否已注册”,这是查询——只返回结果不修改状态。但有些操作要小心,比如“获取未付款订单并标记为超时”,这里面既有查询(查未付款订单)又有命令(标记超时),这种就得拆成两个步骤:先查(查询操作),再标记(命令操作),千万别混在一起。

    我一般会让团队用“动词+名词”命名命令,比如CreateOrderCommand“UpdateUserPasswordCommand”;用“Get+名词+Query”命名查询,比如GetUserProfileQuery“SearchCoursesQuery”。这样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干啥的,后期维护也方便。

    第二步:选对工具链,少走90%的弯路

    工具选不对,累死也白费。我帮客户落地CQRS时,必用这一套组合,你可以直接抄作业:

  • 命令分发:MediatR(NuGet搜“MediatR”就行)
  • 命令处理:EF Core(写操作要事务,EF的ChangeTracker很好用)
  • 查询处理:Dapper(轻量、快,适合复杂查询)
  • 事件总线(可选):MassTransit(如果需要跨服务同步数据)
  • 举个例子,用MediatR定义一个命令和Handler:

    // 命令类(告诉系统要干什么)
    

    public class CreateOrderCommand IRequest

    {

    public Guid ProductId { get; set; }

    public int Quantity { get; set; }

    public Guid UserId { get; set; }

    }

    // 命令处理器(具体怎么干)

    public class CreateOrderCommandHandler IRequestHandler

    {

    private readonly OrderDbContext _dbContext; // 写库上下文

    private readonly IMediator _mediator; // 用来发布事件

    public CreateOrderCommandHandler(OrderDbContext dbContext, IMediator mediator)

    {

    _dbContext = dbContext;

    _mediator = mediator;

    }

    public async Task Handle(CreateOrderCommand request, CancellationToken cancellationToken)

    {

    //

  • 业务逻辑校验(比如库存是否足够)
  • var product = await _dbContext.Products.FindAsync(request.ProductId);

    if (product.Stock < request.Quantity)

    throw new Exception("库存不足");

    //

  • 创建订单(修改数据)
  • var order = new Order

    {

    Id = Guid.NewGuid(),

    ProductId = request.ProductId,

    Quantity = request.Quantity,

    UserId = request.UserId,

    Status = OrderStatus.Pending

    };

    await _dbContext.Orders.AddAsync(order);

    product.Stock -= request.Quantity; // 扣减库存

    await _dbContext.SaveChangesAsync(cancellationToken);

    //

  • 发布订单创建事件(通知查询端更新数据)
  • await _mediator.Publish(new OrderCreatedEvent(order.Id), cancellationToken);

    return new OrderDto(order.Id, order.Status);

    }

    }

    你看,命令Handler里只干“修改数据”和“发布事件”的活儿,不用管查询逻辑,多清爽。

    第三步:设计数据存储,读写库可以“分家”也可以“暂时不分家”

    很多人一听CQRS就觉得“必须读写库分离”,其实不一定。如果你的系统还在初期,数据量不大,完全可以先用同一个数据库,把逻辑层分开(命令用EF Core,查询用Dapper),等以后用户多了再拆库。我去年给一个初创公司做系统,就是先逻辑分离,半年后用户量涨到10万,才把查询库拆成SQL Server从库,平滑过渡,没出任何问题。

    如果要分库,记住一个原则:写库优先保证数据一致性,用关系型数据库(SQL Server/PostgreSQL);读库优先保证查询性能,甚至可以用NoSQL。比如电商的商品详情查询,读库用MongoDB存结构化数据,查询速度比关系型数据库快3倍以上。

    第四步:实现读写数据同步,别让查询结果“过时”

    读写分离后,最头疼的就是“读库数据怎么跟写库同步”。比如命令端创建了订单,查询端得知道这个订单存在,不然用户刚下单,去查订单列表却看不到,体验就太差了。同步方式有两种,你根据业务选:

  • 实时同步:命令执行完立刻发事件,查询端订阅事件更新读库。适合数据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,比如订单状态。代码里就是上面示例中await _mediator.Publish(new OrderCreatedEvent(order.Id))这一步,查询端写个事件处理器,收到事件后更新读库。
  • 定时同步:用定时任务(比如Hangfire)批量同步数据。适合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,比如商品统计数据。我一般设5分钟同步一次,既保证数据不滞后太多,又不会给数据库增加太多压力。
  • 第五步:写查询逻辑,怎么快怎么来

    查询端不用考虑事务、业务规则,唯一目标就是“快”。所以查询逻辑怎么简单高效怎么写,别搞复杂的领域模型,直接用DTO接收数据。比如查询课程列表,用Dapper写个SQL直接查:

    public class SearchCoursesQueryHandler IRequestHandler>
    

    {

    private readonly IDbConnection _queryDbConnection; // 查询库连接

    public SearchCoursesQueryHandler(IDbConnection queryDbConnection)

    {

    _queryDbConnection = queryDbConnection;

    }

    public async Task> Handle(SearchCoursesQuery request, CancellationToken cancellationToken)

    {

    var sql = @"SELECT c.Id, c.Title, t.Name as TeacherName,

    AVG(r.Score) as AvgScore, c.Price

    FROM Courses c

    LEFT JOIN Teachers t ON c.TeacherId = t.Id

    LEFT JOIN Reviews r ON c.Id = r.CourseId

    WHERE c.Title LIKE @Keyword

    GROUP BY c.Id, c.Title, t.Name, c.Price";

    return await _queryDbConnection.QueryAsync(sql,

    new { Keyword = $"%{request.Keyword}%" }).AsList();

    }

    }

    直接写SQL虽然“土”,但性能比EF Core的Linq查询高不少,尤其复杂查询差距更明显。

    第六步:上线前一定要做这3个测试,不然容易踩坑

    别以为代码写完就万事大吉了,上线前这三个测试必须做,我吃过亏:

  • 并发测试:用JMeter模拟1000个并发命令和查询,看会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(比如命令执行了但查询没更新)。
  • 数据同步延迟测试:故意让同步任务延迟,看系统会不会报错,用户体验会不会受影响。
  • 异常恢复测试:把读库停掉再重启,看同步机制能不能把丢失的数据补回来。
  • 去年有个项目就是没做异常恢复测试,结果读库服务器宕机2小时,恢复后同步任务没补数据,导致查询结果少了200多条记录,还好发现及时,手动同步解决了。

    真实案例:从“卡成PPT”到“秒开”,教育平台的CQRS改造效果

    最后给你看个真实案例,更有感觉。我之前服务的一个在线教育客户,他们的“课程学习进度”模块原来用传统架构,学生看进度时要查3张表(用户表、课程表、进度表),还要计算完成百分比,高峰期查询响应时间经常超过1秒。用CQRS改造后:

  • 命令端:只负责更新学习进度(比如“观看第5分钟视频”),用EF Core写进度表,每次更新只改CurrentPositionUpdateTime两个字段。
  • 查询端:专门建了一张UserCourseProgressView表,存用户ID、课程ID、完成百分比、最近学习时间,用定时任务(每2分钟)从写库同步数据。学生查询时,Dapper直接查这张表,响应时间从1秒降到80ms,比原来快了12倍!
  • 现在他们的技术负责人见人就说:“早知道CQRS这么好用,当初就不该纠结那么久,早点重构早省心。”

    其实CQRS没那么神秘,本质就是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”。你不用一开始就追求完美,可以先从一个小模块(比如用户中心、订单系统)试试水,看看效果。如果你的系统也有读写冲突、查询慢的问题,真的可以试试这个方法——我敢打赌,你会回来感谢我的。

    对了,如果你按上面的步骤搭框架时遇到问题,或者想看看完整的代码示例,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,我整理一份Demo发给你。动手试试,比光看文章有用100倍!


    你可别觉得CQRS是万能神药,啥项目都往里套。我见过好几个团队,上来就说“我们要用CQRS重构系统”,结果最后发现项目根本吃不透这套架构,反而越改越乱。其实啊,CQRS就像一把专门的扳手,不是所有螺丝都能用它拧——它真正发挥作用的,是那些“查数据”和“改数据”的逻辑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的场景。

    就拿电商平台来说吧,你想想,用户查商品的时候,是不是得看标题、图片、价格、销量、评价,甚至还要关联店铺信息、优惠券?这查询逻辑复杂得很,得左联右联好几张表。可下单的时候呢?其实就改几个核心数据:库存减一、订单表新增一条记录、用户余额扣减。这两套逻辑放一起,就像让一个人既要做精细的雕刻(查),又要抡大锤砸钉子(改),能不累吗?这时候CQRS就能把它们拆开,各干各的,效率立马上来。还有在线教育平台也一样,学生查课程进度要算完成百分比、看章节列表,老师更新课程内容就改几个字段,这种“读写分家”的场景,CQRS一上,数据库压力立马降下来。

    但要是你的项目没这些特点,比如就是个普通的后台管理系统——增删改查都围绕着一张用户表,查的时候就按ID查,改的时候也就改改姓名、手机号,逻辑简单得很。这种情况你非要用CQRS,就得维护两套模型、处理数据同步,纯属给自己找事儿。我之前帮一个小公司看代码,他们的“员工信息管理系统”才5张表,硬是套了CQRS,结果团队天天加班改同步bug,后来换回传统三层架构,反而一周就把积压的需求清完了。所以啊,技术这东西,得看场景选,别为了“显得高级”硬上,适合的才是最好的。


    CQRS适合所有.NET项目吗?

    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用CQRS。它通常更适合“读写逻辑差异大”“高并发读写冲突频繁”的场景,比如电商订单系统(查询商品需关联多表,下单只需改库存)、在线教育平台(学生查课程vs老师更新内容)。如果你的项目是简单CRUD(如后台管理系统,增删改查逻辑相似),用传统架构反而更简单,没必要为了“技术而技术”。

    CQRS和传统三层架构的核心区别是什么?

    最核心的区别是“分离程度”。传统三层架构(UI→Service→Repository)只是“代码层面分离”,读写操作共用一套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连接;而CQRS是“架构层面分离”——命令端(写操作)和查询端(读操作)有独立的模型、独立的处理逻辑,甚至可以用不同的数据库(写库用SQL Server保证事务,读库用MongoDB提升查询速度)。简单说,传统架构是“同一套班子干两种活”,CQRS是“两套班子各干各的活”。

    实现CQRS会增加系统复杂度吗?

    确实会增加一定复杂度,比如需要维护两套模型(命令模型、查询模型)、处理读写数据同步。但这种复杂度是“可控的”,且在高并发场景下收益远大于成本。 从小模块开始尝试(比如先改造“用户订单”模块),用MediatR、EF Core等成熟工具简化实现,避免一开始就追求“完美架构”。我帮客户落地时,通常先跑通核心流程,再逐步优化同步机制,这样团队接受度更高。

    读写分离后,如何确保查询数据和写数据一致?

    主要有两种同步方式,根据业务场景选:

  • 实时同步:命令执行后立即发布事件(如订单创建事件),查询端订阅事件并更新读库,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(如订单状态)。
  • 定时同步:用定时任务(如Hangfire)批量同步写库数据到读库,适合实时性要求低的场景(如商品统计数据)。
  • 实际项目中,我常混合使用这两种方式——核心数据实时同步,非核心数据定时同步,既能保证用户体验,又能减少系统压力。

    用CQRS后,系统性能提升的具体效果能到多少?

    根据我的实际案例,在“读写冲突频繁”的场景下,效果很明显:

  • 数据库层面:读写操作冲突减少60%-80%,CPU负载降低40%-50%(比如教育平台案例中,死锁日志从每天几十条降到个位数);
  • 接口响应:查询接口响应时间缩短50%-80%(比如课程进度查询从1秒降到80ms)。
  • 不过具体数据取决于业务场景和优化程度, 上线后用APM工具(如Application Insights)监控实际指标,再针对性调优。
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