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target版本选择前必须做的3步需求拆解
很多人选target版本时,要么跟风选最新的,要么凭感觉选熟悉的,其实这都是没做好需求拆解。就像你去买衣服,不先知道自己穿多大码、喜欢什么风格,再好看的衣服也可能不合身。target版本选择也是一样,选之前这3步拆解你一定要做,少一步都可能出问题。
第一步:用“核心功能锚定法”明确必选需求
你得先搞清楚,这个项目最核心的功能是什么?哪些功能是“没它不行”的,哪些是“有它更好”的。比如你做一个数据可视化项目,需要用到Canvas或SVG的高级动画,那target版本就不能太低,至少要支持这些API;但如果只是做一个静态展示页面,核心功能就是“显示文字和图片”,那target版本就可以灵活很多。
我之前带过一个电商项目,核心功能是“商品列表展示+购物车操作”,团队一开始想选ES6+作为target版本,觉得写起来效率高。我让他们先列核心功能依赖的API,结果发现购物车的本地存储用localStorage就行,商品列表渲染用基本的DOM操作,这些ES5都支持,最后选了ES5+,不仅打包体积小了20%,兼容性也更好。所以你看,明确核心功能依赖的API,是选对target版本的第一步,这一步做扎实了,后面就不容易跑偏。
第二步:用“用户画像分析法”锁定设备边界
你肯定遇过这种情况:自己电脑上测试没问题,用户一用就出bug。其实问题往往出在没搞清楚你的用户在用什么设备。不同行业、不同人群的用户,设备和浏览器版本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——比如做toB项目,企业用户可能还在用几年前的办公电脑和IE浏览器;做toC的年轻人项目,大部分用户都是最新的Chrome或Safari。
我通常会让团队用这两个工具分析用户设备:一是百度统计或Google Analytics,直接看现有用户的浏览器版本分布(如果是新项目,可以参考同行业数据);二是Can I Use(https://caniuse.com/,nofollow),查目标API在各浏览器的支持情况。去年我帮一个政务类项目选target版本,一开始按常规思路考虑,结果甲方提供的用户数据显示,45%的用户浏览器版本低于Chrome 60,最后只能把target版本降到ES5,还专门加了polyfill处理,才没出问题。所以你选target版本前,一定要花1-2天时间做用户设备分析,别凭感觉拍脑袋。
下面这个表格是我整理的不同类型项目用户设备分析参考,你可以对照着看:
项目类型 | 主流浏览器 | 最低支持版本 | 推荐target版本 |
---|---|---|---|
toC年轻用户 | Chrome/Safari/Edge | 近2年版本 | ES6+ |
toB企业用户 | IE/Chrome旧版 | IE11+/Chrome 55+ | ES5+ |
移动端H5 | 微信/手机自带浏览器 | iOS 12+/Android 8+ | ES6+(配合Babel) |
第三步:按“项目周期倒推法”预留迭代空间
你可能会说,需求和用户都分析清楚了,选版本不就简单了?其实还不够,项目周期也是个关键因素。如果你的项目是短期项目,比如一个活动页,上线后只维护1-2个月,那target版本可以激进一点,甚至用最新的特性,反正后面不用长期维护;但如果是长期项目,要维护2年以上,那就要考虑 的功能迭代——选太旧的版本,后面想加新功能可能要重构,选太新的版本,万一后面浏览器支持变化,维护成本也会很高。
我之前带过一个SaaS产品,计划维护3年,一开始选了ES2018作为target版本,觉得功能全。结果第二年要加一个低代码编辑器功能,需要用到ES2020的动态import,旧版本不支持,只能用Webpack的require.ensure做兼容,多花了不少时间。后来复盘时发现,如果当时选ES2019,既能支持大部分新功能,又不会太激进,维护起来会更轻松。所以你选target版本时,一定要想想项目 1-2年的迭代计划,给自己留一点“技术缓冲带”,别只看眼前。
3个维度帮你精准锁定最优target版本
需求拆解清楚后,接下来就是具体选版本了。这一步就像挑水果,要从“新鲜度”“口感”“价格”多个角度看,target版本也一样,得综合兼容性、功能覆盖、维护成本这3个维度,才能选到“性价比最高”的那个。
维度一:兼容性——用“木桶原理”找最低短板
兼容性绝对是target版本选择的“红线”,就像木桶装水,最短的那块板决定水量,用户设备里占比再低的浏览器版本,只要存在,你就不能完全不管。这里有个小技巧:不用追求“支持所有浏览器”,而是找到“可接受的最低支持版本”——比如某个浏览器版本占比低于1%,且用户群体不是核心付费用户,那就可以考虑放弃支持,毕竟为了1%的用户牺牲99%用户的体验,性价比太低。
怎么判断“可接受的最低支持版本”?我通常会结合两个数据:一是用户浏览器版本的占比(比如用前面说的百度统计),二是该版本对核心功能API的支持情况(查Can I Use)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核心功能要用Array.prototype.includes,查Can I Use发现IE11不支持,而IE11用户占比5%,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:要么把target版本提高到支持includes的版本(比如Chrome 47+),放弃这5%的用户;要么降低target版本,用polyfill兼容IE11。怎么选?看这5%的用户对你的项目有多重要——如果是付费用户,那必须兼容;如果是普通浏览用户,且项目预算紧张,就可以考虑放弃。
维度二:功能覆盖——避免“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”
选target版本时,很容易陷入“功能洁癖”——看到新特性就想用,结果选了过高的版本,反而影响整体项目进度。其实功能覆盖不是“越多越好”,而是“够用就好”。我 了一个“功能必要性打分表”,你可以试着给每个想用到的新特性打分(1-5分,1分“可有可无”,5分“必须要有”),最后总分低于10分的,完全可以用旧版本+polyfill解决,没必要为了这些功能提高target版本。
比如我之前有个项目,团队想用上ES2020的optional chaining(?.),觉得写起来方便。我让他们打分,结果这个功能最多算3分(“用起来方便,但不用也能实现”),最后用babel-plugin-transform-optional-chaining插件在ES5环境下实现了,既没提高target版本,又用上了想要的功能。所以你看,很多新特性都有替代方案,不一定非要通过提高target版本来实现,别让“想要某个功能”变成你选择版本的唯一理由。
维度三:维护成本——算清楚“长期账”
选target版本时,很多人只看“现在好不好写”,忽略了“以后好不好维护”。其实维护成本才是长期项目最该考虑的——太旧的版本,可能社区停止维护,遇到bug没人解决;太新的版本,团队成员不熟悉,学习成本高,而且可能有未知的坑。
这里有个小 优先选择“LTS版本”(长期支持版本),比如Node.js的LTS版本,或者浏览器的稳定版,这些版本通常有2-3年的维护周期,bug修复及时,社区资源也多。我之前有个项目选了一个刚发布半年的浏览器版本作为target,结果上线后发现一个隐藏的渲染bug,官方迟迟不修复,最后只能自己写hack解决,折腾了好久。要是当时选LTS版本,就不会遇到这种问题了。
还要考虑团队的技术栈匹配度——如果团队大部分人对TypeScript不熟,你非要选需要TypeScript 4.5+支持的target版本,那团队学习成本会很高,反而拖慢项目进度。所以选版本时,别忘了“以人为本”,让团队能轻松上手,比追求“技术先进性”更重要。
你最近有没有遇到target版本选择的问题?或者有什么自己的小技巧?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,我们一起讨论~
你知道吗?很多人一提到target版本就觉得“越新越好”,就像买手机非要追最新款,结果发现很多功能根本用不上,还多花了冤枉钱。target版本选择其实也是一个道理——最新版本虽然堆了很多新特性,比如更简洁的语法、更强大的API,但这些东西对你的项目来说,可能就像智能手机的“卫星通话功能”,普通人日常根本用不上,反而要承担它带来的兼容性风险和团队学习成本。
我之前见过一个团队,做一个内部管理系统,非要用当时刚出的ES2022作为target版本,觉得“技术领先有面子”。结果写了半个月,发现团队里一半人还没搞懂Top-level await怎么用,加上公司老电脑的浏览器不支持,最后不仅开发效率低,上线后还因为兼容性问题改了又改。后来他们换成ES6+,反而进度快了不少,代码也更稳定。所以你看,选版本真不是“新就是好”,关键是得先搞清楚你的项目到底需要什么功能,用户在用什么设备,就像给鞋子选尺码,合脚的才是最好的,哪怕它不是最新款。
就拿静态展示类项目来说吧,比如公司官网这种,核心功能就是显示文字、图片和简单的导航,这种项目用ES5+就足够了——你想想,ES5的语法已经能满足DOM操作、样式控制这些基础需求,而且兼容性广,从IE9到最新浏览器都支持,打包出来的代码体积还小,加载速度更快。但如果是做动态交互很强的项目,比如在线协作工具,需要用到Proxy监听数据变化,或者BigInt处理大数字,那target版本就不能太低,得选支持这些API的版本。所以说,“够用且稳定”才是target版本选择的黄金标准,盲目追新反而容易给自己挖坑,你说是不是?
选择target版本时,一定要用最新的版本吗?
不一定。最新版本虽然功能全,但可能存在兼容性风险和团队学习成本。选版本前应先通过“核心功能锚定法”明确必选需求,结合用户设备画像(如ToB项目可能需兼容旧浏览器)和项目周期(长期项目需预留迭代空间),优先选择“够用且稳定”的版本,而非盲目追新。比如静态展示类项目用ES5+可能比最新ES版本更合适,打包体积更小、兼容性更好。
如何判断项目是否需要兼容低版本浏览器?
可通过“用户画像分析法”判断:先收集用户浏览器版本占比(如用百度统计),再结合Can I Use查询核心功能API在低版本的支持情况。若低版本浏览器用户占比低于1%且非核心付费用户,可考虑放弃兼容;若占比高或为核心用户(如ToB企业用户),则需通过降低target版本或用polyfill兼容。例如IE11用户占比5%且为付费用户时, 优先兼容。
target版本选低了,后期想升级怎么办?
分阶段逐步升级,避免一次性重构。先列出当前项目核心功能依赖的新API(如ES6的箭头函数、Promise),用Babel或TypeScript转译工具将高版本语法转为低版本兼容代码;再通过灰度测试验证升级后的兼容性,优先在非核心模块试点,最后扩展到全项目。例如从ES5升级到ES6时,可先在工具类模块试用let/const,验证无问题后再推广到业务逻辑。
用Babel转译后,是不是就不用在意target版本了?
不是。Babel主要解决语法转译(如将ES6箭头函数转为ES5函数),但无法处理API缺失(如Array.prototype.includes、Promise),需搭配polyfill(如core-js)补充。 过度依赖转译可能导致打包体积增大、性能下降。 仍需明确target版本,结合“兼容性维度”评估,确保转译和polyfill的成本低于直接选择适配版本的成本。
ToB和ToC项目的target版本选择有什么区别?
主要差异在用户设备和兼容性要求。ToB项目(如企业管理系统)用户多使用旧设备和浏览器(如IE11、Chrome旧版),需优先兼容稳定性, 选ES5+并搭配polyfill;ToC项目(如年轻人社交应用)用户设备较新(如iOS 12+、Android 8+),可更激进,选ES6+以提升开发效率。例如电商ToC项目用ES6+搭配Babel,既能用新特性又保证移动端兼容性,而ToB后台系统则 用ES5+降低维护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