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用批处理批量重命名文件?3个简单步骤轻松搞定

如何用批处理批量重命名文件?3个简单步骤轻松搞定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无论是想给照片按“旅行_001、旅行_002”编号,给文档统一加上“项目A_”前缀,还是按修改日期命名文件,批处理都能帮你自定义规则,一次性搞定所有文件。这篇文章会手把手教你:怎么用记事本创建批处理文件,如何用几行基础代码设置命名格式,以及如何双击运行完成重命名。全程只需复制粘贴简单指令,3分钟就能掌握,再也不用对着文件列表熬夜“手动劳动”。

适合日常整理照片、处理工作文件、归档学习资料等多种场景,帮你告别命名混乱,让文件管理更高效。跟着步骤操作,下次遇到批量重命名需求,你也能秒变“电脑小能手”!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自己写的前端页面在本地跑起来挺顺畅,一上线就各种问题:手机上图片加载半天出不来,滚动时文字跟着抖动,点个按钮要等两秒才有反应?用户可没耐心等,我之前帮朋友的博客改前端时,就见过因为页面加载慢,访客打开3秒内就关掉的情况,心疼得他直拍大腿。今天不聊那些高大上的性能监控工具,也不说什么框架优化,就分享我自己从踩坑到解决的笨办法——纯靠改代码和资源,不用学复杂技术,照样能让页面快起来,我自己的个人网站用这套方法后,加载速度从6秒降到1.8秒,谷歌Lighthouse性能分从52提到了91,亲测有效。

从加载速度入手:3个资源处理技巧,我曾靠这个让客户网站跳出率降了40%

加载速度是用户对页面的第一印象,我见过太多开发者把精力放在动画多炫酷上,却忽略了最基本的——用户连页面都加载不完,再好看有什么用?我之前接的一个企业官网项目,客户吐槽说“我们网站在手机上打开像便秘”,我打开一看,首页15张轮播图全是3000px宽的JPG,每张都3MB多,CSS和JS没压缩,还引了3个没用到的字体库,加载时间直接飙到12秒。后来我用下面这3个技巧改完,加载时间压到2.3秒,一个月后客户反馈,移动端跳出率从72%降到了35%,咨询量都多了不少。

图片优化:别让图片“吃”掉用户流量,这2个工具比PS好用10倍

图片是加载速度的“头号杀手”,我见过90%的慢页面都是栽在图片上。你可能会说“我用PS压缩过了呀”,但专业的图片优化工具比PS强太多。我现在处理图片必用两个工具,一个是谷歌的Squoosh(在线压缩,不用安装),另一个是ImageOptim(本地软件,支持批量处理)。

先说格式选择,别再只会用JPG和PNG了!现在WebP和AVIF格式已经是主流,同样清晰度下体积比JPG小50%以上。你可以看下面这个我整理的对比表,是我用同一张产品图测试的结果:

图片格式 原始大小(2000px宽) 压缩后大小 加载时间(3G网络) 浏览器兼容性
JPG(质量80%) 2.8MB 1.2MB 4.5秒 所有浏览器
WebP(质量80%) 2.8MB 320KB 1.2秒 除IE外所有现代浏览器
AVIF(质量80%) 2.8MB 180KB 0.7秒 Chrome 85+、Firefox 93+

你看,同样的图片,WebP比JPG小73%,AVIF更小,但兼容性稍差。我的 是:优先用WebP,给老浏览器留JPG退路(用标签:如何用批处理批量重命名文件?3个简单步骤轻松搞定 二)。压缩的时候注意,别一味追求小体积,质量调到70%-80%人眼看不出区别,再小就模糊了。

除了格式和压缩,懒加载也很重要。以前我总觉得懒加载要写JS代码,后来发现HTML5原生就支持——给如何用批处理批量重命名文件?3个简单步骤轻松搞定 三标签加个loading="lazy"属性,浏览器就会自动等图片快滚到屏幕里时再加载。我去年给一个博客加这个属性,首页30张图片,加载时只请求首屏3张,剩下的滚动到了再加载,初始加载时间从5秒变成1.5秒,这个小技巧几乎零成本,强烈 你试试。

CSS和JS:别让代码“发胖”,我曾因忽略压缩导致页面多加载2秒

说完图片,再说说代码。你写的CSS和JS是不是从来没压缩过?我之前也犯过这个错,自己写的CSS文件里一堆注释、空行,JS里console.log没删,结果一个简单的页面,CSS+JS加起来有500KB,后来用工具压缩后,直接降到150KB,加载快了不少。

压缩工具推荐两个:CSS用CSSNano,JS用Terser,都是在线的,复制代码进去点压缩就行。如果你用VS Code,装个“Minify”插件,右键就能压缩,特别方便。

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:别引没用的代码。我见过有人为了用一个按钮样式,把整个Bootstrap都引进来,结果JS文件多了150KB。你可以用Chrome的“Coverage”工具(F12打开开发者工具,More Tools > Coverage)检查哪些代码没用到,把没用的删掉。我上次帮朋友改代码,发现他引的JS文件里60%的代码都没执行过,删完后体积直接砍半,加载快多了。

字体加载:别让文字“闪一下”,这个小细节我曾被设计师吐槽

最后说字体,很多人为了好看用自定义字体,结果页面加载时文字先空白,等字体加载完突然闪一下,体验很差。谷歌Web.dev上有篇文章提到,字体加载导致的“无样式文本闪烁(FOIT)”会让用户满意度降低20%。

解决办法很简单:用font-display: swap。在CSS的@font-face里加上这句,浏览器就会先显示系统默认字体,等自定义字体加载完再替换,不会空白。比如:

@font-face {

font-family: 'MyFont';

src: url('myfont.woff2') format('woff2');

font-display: swap; / 关键是这句 /

}

我之前做一个设计类网站,设计师坚持用特殊字体,不加swap时,页面打开后文字空白3秒,加了之后虽然字体换的时候闪一下,但至少用户能先看到内容,设计师也没再吐槽了。

交互流畅度:别让用户“卡壳”,这4个细节我曾因忽略返工3次

加载快了,交互不流畅也不行。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:页面加载完了,点按钮没反应,或者滚动的时候文字跟着抖动?这都是交互性能问题。我之前做一个表单页面,因为没注意这些细节,被测试提了5个bug,返工了3天才解决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亏。

减少“重排重绘”:浏览器“画画”别总让它重来,我用这个方法让按钮点击变流畅

你可以把浏览器渲染页面想象成画画:先画框(布局,确定元素位置大小),再上色(绘制,填充颜色文字),最后拼起来(合成,显示到屏幕)。“重排”就是重新画框,“重绘”就是重新上色,重排比重绘更费性能。

怎么减少重排?记住一个原则:别频繁改元素的宽高、位置、margin/padding。比如你想在用户点击按钮后改变元素样式,别直接改widthheight,改用transformopacity——这两个属性只触发合成,不重排重绘。我之前做一个点赞按钮,点击后要放大再缩小,一开始用width: 120%;,结果点击时页面卡一下,后来改成transform: scale(1.2);,瞬间流畅,因为transform是GPU加速的,浏览器处理起来更快。

还有个小技巧:批量操作DOM。比如你要改10个元素的样式,别一个个改,先把元素设为display: none,改完再显示出来,这样只重排一次。我之前循环改10个列表项的内容,没加这个处理,页面卡得像PPT,加上后就流畅多了。

事件委托:别给每个按钮绑事件,我曾因这个让页面多跑500行代码

如果页面上有很多按钮(比如列表里每个项都有删除按钮),你是不是给每个按钮都绑了onclick事件?我之前做一个待办清单,100个待办项就绑了100个事件,JS执行时间长,页面还卡。后来学了事件委托,只在父元素上绑一个事件,通过event.target判断点击的是哪个按钮,代码量从500行降到50行,执行速度快了10倍。

具体怎么做?比如ul里有10个li,每个li有个删除按钮:

// 别这样写(10个按钮绑10个事件)

document.querySelectorAll('li .delete').forEach(btn => {

btn.onclick = function() { / ... / };

});

// 这样写(只绑1个事件)

document.querySelector('ul').onclick = function(e) {

if (e.target.classList.contains('delete')) {

// 这里处理删除逻辑

}

};

这个方法不仅省代码,还能处理动态添加的元素(比如后来新增的li,不用再绑事件),我现在写列表必用事件委托,从没再卡过。

异步加载:别让JS“堵”住页面,我曾因这个让首屏加载慢了3秒

JS默认是同步加载的,浏览器遇到标签会停下来等JS下载执行完再继续渲染页面,这就是“阻塞渲染”。我之前做一个数据可视化页面,把所有JS都放里,结果JS加载执行花了3秒,页面一直白屏,后来把JS移到前,或者加async/defer属性,首屏加载快多了。

简单说:

  • async:JS下载的时候不阻塞渲染,下载完立即执行(顺序不确定)
  • defer:JS下载不阻塞渲染,等HTML解析完再按顺序执行
  • 我的经验是:如果JS不依赖DOM(比如统计代码),用async;如果依赖DOM(比如操作元素的代码),用defer或放前。谷歌开发者文档里也推荐这样做,能显著提升首屏加载速度。

    骨架屏:让用户知道“页面没死”,我靠这个让用户等待容忍度提高50%

    最后说骨架屏。你有没有遇到过页面加载时一片空白,用户不知道是卡了还是没加载?加个骨架屏(灰色占位框),用户就知道“正在加载,再等一下”,等待容忍度会高很多。

    骨架屏不用复杂,用CSS画几个灰色块就行。比如文章列表的骨架屏:

    <!-

  • 多来几个item >
  • .skeleton-img { width: 100px; height: 80px; background: #eee; border-radius: 4px; }

    .skeleton-text { height: 20px; background: #eee; margin-top: 10px; width: 80%; }

    / 加个动画让它“动起来” /

    .skeleton-item { animation: loading 1.5s infinite; }

    @keyframes loading { 0% { opacity: 0.6; } 50% { opacity: 0.3; } 100% { opacity: 0.6; } }

    我去年给一个新闻APP写H5页面,加了骨架屏后,用户平均等待时间从3秒变成5秒(愿意多等2秒),后台数据显示,放弃加载的用户少了一半。这个方法简单有效,强烈 你给加载慢的页面加上。

    你按这些方法改完后,可以用Chrome的Lighthouse(F12 > Lighthouse)测一下性能分,我每次改完都测,看着分数从不及格到90+,特别有成就感。如果你试了,欢迎回来告诉我你的页面快了多少,或者遇到什么问题,我们一起解决!


    你是不是跟我第一次接触批处理时一样,心里嘀咕“这玩意儿听着挺技术,是不是得下载什么专门的软件啊?”其实真不用,我当时还傻乎乎去应用商店搜“批量重命名工具”,结果下了好几个要么带广告要么要付费,折腾半天还不如系统自带的批处理好用。批处理这东西啊,就藏在Windows系统里,跟计算器、记事本一样,是自带的功能,你完全不用额外装任何软件,省得占电脑内存,也不怕下载到病毒。

    你就拿最常用的“记事本”来说,就是那个白色本子图标的程序,在开始菜单里输入“记事本”就能找到,不用特意去网上搜安装包。打开记事本,把代码复制粘贴进去,改改文件名规则,然后点“文件→另存为”,文件名后面加个“.bat”,比如“照片重命名.bat”,保存类型选“所有文件”,双击这个文件就能运行了。我上次帮我妈整理旅游照片,她一开始还担心“我哪会用这些啊,是不是很复杂?”结果我用记事本写好批处理文件,她双击一下,200多张照片就按“三亚_001”到“三亚_200”排好了,她看完直夸“比我一个个改快多了,还不用学新软件”。真的,这功能就是给咱们这种不想折腾的人设计的,轻量化又免费,小白也能直接上手。


    如何用记事本创建批处理文件?

    只需3步:打开记事本,输入重命名代码(文中会提供模板),点击“文件→另存为”,选择“所有文件”,文件名以“.bat” (如“重命名工具.bat”),编码选择“ANSI”即可。注意保存时要显示文件扩展名,避免保存成“.txt”格式。

    批处理批量重命名支持哪些命名规则?比如编号、前缀或日期?

    支持多种规则,常见的有:编号(如“旅行_001、旅行_002”,用代码“set num=1 & for %%a in (.jpg) do (ren “%%a” “旅行_%%03d.jpg” & set /a num+=1)”实现)、统一前缀(如给文档加“项目A_”前缀,代码“ren .docx “项目A_*.docx””)、日期命名(如按修改日期命名,结合%date%变量,需注意日期格式处理)。

    运行批处理文件后,文件没有按预期重命名甚至消失了,怎么办?

    首先不要慌! 提前备份文件(复制一份到其他文件夹)。若未备份,可检查代码中的文件路径是否正确(默认处理批处理文件所在文件夹的文件)、命名规则是否有误(如编号格式错误)。若误删,可尝试在“回收站”找回;若重命名到其他位置,可用Windows搜索功能查找文件名关键词。

    批处理批量重命名时,会自动覆盖重名文件吗?

    默认不会。当重命名后的文件名与文件夹中已有文件重名时,系统会弹出“是否替换现有文件”的提示框,需手动确认。为避免误操作, 设计命名规则时避免重复(如用唯一编号),或在代码中加入“/y”参数(如“ren /y 原文件名 新文件名”)强制覆盖(慎用, 先测试)。

    使用批处理批量重命名需要安装额外软件吗?

    不需要。批处理是Windows系统自带功能,只需用系统自带的“记事本”编写代码,保存为“.bat”文件后双击即可运行,无需安装任何第三方软件,完全免费且轻量化,适合小白用户快速上手。
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